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现代学徒制中课程与工作对接的思考

2018-09-1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多凤翔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课程与工作的有效对接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要素,是解决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现代学徒制中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等有效对接,是实施课程与工作对接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与工作;有效对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241-01
  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职业学校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主通道。检验一个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最终要落实到职业岗位需求上,推行现代学徒制无疑是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校企深度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课程与工作的有效对接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效果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实际职业要求不相符的情况,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弊端。主要原因就是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不能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实际差距比较大,学生未在真实的模拟工作环境中进行职业训练,即使学到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学校有一定比例的实训课实操程,但上岗后依然不能满足企业用人所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
  那么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如何实现课程与工作的有效对接呢?就我校近几年汽车修理、酒店服务与管理及烹饪等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以来的实际为例,有以下几点思考:现代学徒制中课程与工作对接,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岗位任务及其工作流程的基本技能为核心,设计本专业课程及实习实训任务,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实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的对接以及教学资源对接、考核评价的有效对接是实施课程与工作对接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方与企业方的有效对接是实现课程与工作对接的
  前提
  校企建立稳定长效的合作关系,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
  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岗位技能训练,校企既有分工又有融合,實现校企双育人。成立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职教专家等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进行教学标准的设计,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素质要求,从而在教学中实现课程与工作的有效对接。
  二、教师与师傅的有效沟通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中课程与工
  作对接的主要途径
  在传统的职业学校教学中学校教师教学和师傅带徒弟是各自为政的。在现代学徒制中通过教师进企业、企业入学校,使教师与师傅更紧密地联系,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真
  正对接。如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采取教师轮换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跟师傅实践,,及时与企业师傅了解学
  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现场讲解或集中答疑,充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的有效结合是现代学徒制中课程
  与工作对接的核心
  根据岗位需求确立专业培养目标,从而确定课程结构。首先对岗位任务及完成岗位任务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岗位任务、工作流程、岗位技术技能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要素,确定岗位工作所对接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比例、授课内容、课程教学大纲、实训任务书等。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构建体现课程与岗位工作对接的新型教学关系,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提高工作岗位实训的真实度,参照现实的岗位分工,实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有效对接。
  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内容的有效融合是现代学徒制课
  程与工作有效对接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学徒制中要根据专业人才培方向选好教材或开发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特点的校本教材,根据岗位任务及工作流程等设计好实训任务书,实现现代学徒制中课程与工作有效对接。
  五、学校教师考核与企业师傅评价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学徒
  制中课程与工作对接的质量保障
  科学的成绩考核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保证课程与工作对接效果,要建立相应的成绩考核制度。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校企根据实际共同建立教学运行质量监控体系,改革学校单方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评价标准体系中,才能真正实现
  课程与工作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刘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职业教育,2015(5).
  [2]张智辉,韩志孝.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
  [3]贾果玲,王玉琴,王乐乐.基于岗位对接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知识经济,2013(9).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