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妙秋 王苗苗 本文字数:2727
[摘 要] 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它的培养目的是满足我国各地对高层次中小学音乐教师人才的需求。它與音乐学相关硕士专业、其他科目的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培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彼此既存在共性,但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具有自身鲜明的培养特点和要求,应合理采用集“教研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三者于一体的培养模式。科学地审视其培养定位和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是该专业发展和提高培养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关 键 词] 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培养定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45-03
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是地方性高校对究竟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人才的理想设计,它是以培养符合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的,是高校开展研究生人才培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相比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等其他学科方向而言,学科教学(音乐)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培养经验和培养规律还有待得到系统的凝练、总结和提升,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模式仍有待进一步明确和优化。同时,地方高校对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其自身文化符号的特殊性,从而有别于普通高校同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地方性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依据、与相关专业之间纵横向关系的剖析,从而总结出其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培养方式的组合模式。希望以此作为抛玉之砖,引起更多学者对地方性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注和思考。
一、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与依据
(一)现阶段对地方性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培养需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中小学音乐教师人才普遍比较稀缺。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一直是困扰音乐教育发展的老问题。具体表现在:小学阶段的音乐专任教师数量不多,一般由语、数、英等“主科”教师兼任,学历层次以中、大专学历为主;中学阶段一般配备有专任音乐教师,但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大多停留在本科及大专(高职高专)等程度,而在一些偏远农村的中小学校,音乐教师的数量更是严重不足,民办教师、转岗或兼职教师所占比例很大,学历程度参差不齐。由此可见,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无法与现阶段素质教育和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音乐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教学水平亟待进一步改善。同时,随着学历提升重要性的日益显现,在岗音乐教师本身为了谋求自身发展和职称晋升的需要,也相应产生了学历提升的要求,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更高学历层次的研究生教育。
另一方面,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长期以精英教育为主,艺术(音乐)专业院校、高等师范学院或综合性大学长期以培养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为主,而且数量有限,这类研究生毕业后多流向高校、高职高专或音乐科研机构等单位和部门就业,而较少面向中小学一线的音乐教师岗位,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性中小学校。
因此,现今的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对高水平、高学历音乐教师的社会需求。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已不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逐渐成为社会的急需人才。针对上述现状,以培养在地方性中小学一线音乐教学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正是与此类需求相适应,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定位与模式制定的基础与依据。
(二)未来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未来地方性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学科发展需要大批热爱音乐教育事业,能掌握音乐教育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知识结构合理,了解音乐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一定运用外语阅读专业外文文献资料的能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能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专任教师。更多的高层次、高学历音乐教育专门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不断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成为未来学科教学(音乐)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发展趋势。
二、地方性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纵横”定位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不可避免地与音乐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科学地认识和确定它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所处的位置,正确梳理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审视该学科自身的培养方向和特色,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地方性高校的研究生办学水平,取得高质量的培养效果。
(一)与音乐学科专业相互关系中的横向坐标
显而易见,学科教学(音乐)的研究生培养是无法与音乐学科相脱离的,它的培养需紧紧围绕音乐学科而进行,与之最为接近的研究生培养类型当属音乐类艺术硕士以及音乐教育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
在三者的关系中,学科教学(音乐)的研究生培养与音乐类艺术硕士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同属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范畴,均注重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高水平的音乐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仍是两者培养的重要内容和融汇点。与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关系密切的音乐技能学科包含声乐演唱、乐器演奏、合唱指挥等,关系密切的音乐理论学科包含乐理、视唱练耳、曲式作品分析、作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史、音乐教育理论等,涵盖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所需的全部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但二者在培养上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首先,两者培养的侧重点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前者为培养音乐教学技能人才服务,所培养的毕业生对口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而后者更注重培养音乐专业技能型人才,如演唱、演奏、音乐理论等方面的高水平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对口从事演员、演奏员以及音乐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等。其次,针对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而言,前者更讲究“全”,即要求研究生掌握的音乐专业技能要全面,除了自身具备较高水平的音乐专业技能外,还要懂得“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么教”,音乐专业技能是为了音乐教学能力的提升而服务的,它们紧密地以教学为中心进行培养;后者则更讲究“专”,注重研究生在演唱或演奏等某一领域能力的纵深,以各个学科自我能力的提升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