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艳飞 田经 张文嘉 本文字数:2567
[摘 要] 基于高等学校与创意产业园合作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分析创意产业园助力高校创业型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探讨其教育意义、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并提出借力创意产业园培养创业型设计专业人才的教学策略,分析其可行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的改革目标,以期对国内高校创业型设计人才的培养有所启示。
[关 键 词] 创意产业园;创业型人才;设计专业
[中图分類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50-02
一、基于创意产业园的高校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
(一)意义
1.高等学校借力创意产业园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的探索,即以创意产业园为载体,学校与园区共育创业型设计人才。由于我国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在创意产业园模式培养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方面还不够成熟。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创意产业园教学模式为我国的设计专业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丰富了设计教学的指导理论。本研究可以帮助丰富相关的理论成果,,帮助后续研究确立明确方向,提供思路和借鉴,弥补设计教学的不足。
2.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国有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还有以培养岗位就业为目的的学校企业双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创意产业园教学模式是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的继承与发展,它将传统的“师徒制”培训模式与现代化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创意产业园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不仅高效灵活地利用社会资源,而且为高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使高校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创业型设计人才的需求。
(二)目标
《天津市2015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鼓励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和风险投资基金。”本研究尝试分析创意产业园对设计人才培养的反哺优势,借力创意产业园的资源优势,搭建起一座符合高校学科特点产学研综合平台,开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出创意产业园模式下创业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策略,为国内高校创业型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分析创意产业园助力高校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的优势,提出高校与文化创意产业园互动共生,共谋发展。
2.分析国内高等院校设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提出基于创意产业园的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方式。
4.探讨创意产业园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四)创新之处
1.分析国内高校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创意产业园模式在“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并深入研究,提出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3.分析创意产业园模式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改革目标。
二、基于创意产业园的高校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现状调查——调研高等院校在培养设计人才中的主要问题
高等院校在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方面与市场没有很好地对接,专业设置对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培养出的设计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许多高等院校在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将理论与技术作为培养的重点,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产业适应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毕业生中应用型人才较多,创业型人才不足。
(二)解决思路——基于创意产业园的高校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创意产业园模式将传统的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与现代化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这是一种校企双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承担起培养人才这一任务。这种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创业型设计人才的高等院校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改革。
(三)项目实践——基于创意产业园的高校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
1.学校与园区企业深度融合,构建“双主体”园区实训基地
所谓“双主体”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等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两者之间类似家庭父母的角色,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称为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着力构建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以企业为重点,建立园区创业实训基地,保证了学生在与企业相同的环境中学习并掌握专业技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创业实践中来,为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强大有效的平台。
2.科学规划教学课程,适应工学交替的模式需求
创意产业园模式下,学校和园区企业共同规划设计相应的教学课程。设计专业教学课程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安排,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考核评价方面进行调整。从课程目标上讲,在创业产业园模式下,设计人才的培养不再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为主,更加注重创造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以适应创业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其次,以创意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开设与创意企业设计与管理相应的课程,开展特色化与模块化教学,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以及市场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综合考虑设置。再次,在教学课时安排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根据高等院校每个学生的实习情况灵活安排,合理调整工作与学习时间。最后,学校应该将学生“学徒”身份纳入课程考核标准之中,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理想的成效。
3.学校与园区企业积极筹备创业竞赛活动,为培养创业型设计人才搭建舞台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通过园区的引入和推荐,将学习和竞赛有机结合,积极筹备创业竞赛和课外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强化创业理念,提高创业能力。另外,园区可以邀请国内外成功创业人士进行专场演讲,并担任高校创业导师,表彰和推荐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同时也能扩大创意产业园区的社会影响力,让高校学生在这个舞台上真正崭露头角,走上成功创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