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娴 本文字数:2632
[摘 要]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结合应用写作教学,从评价动机、作用、效果三方面探讨如何巧用评价手段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写、以评促思的教学目的,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
[关 键 词] 应用写作;评价;促学;促写;促思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016-02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好它需要反复的实践训练。训练中的评价环节至关重要,恰当的评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可以为持续性学习创造条件。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在以评促学、以评促写、以评促思的循环活动中实现应用写作技能的提高。
一、明确动机:以评促学
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动机从内外维度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职校生应用写作学习动机模糊且不持久,他们常常因学好应用文是否有用而茫然。此时教师如果一味以教材内容为评价考核目标,忽略学生专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外部动机评价考核要求,就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评价只是一个结果,并未起到真正意义的促学作用。如何通过以评促学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评价教学内容,是否体现生活、专业所需
现有教材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内容刻板枯燥,学生兴趣度不高,课堂参与度差。针对此,语文教师可依据学生生活、专业及学情特点,从生活、专业运用写作需求出发,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项目为主线,满足学生生活、专业所需。如可将教材内容中的申请书、通知、海报、开幕词、广播稿、倡议书、演讲稿、闭幕词等串成校园生活的各类项目;文种中的合同、请示、会议记录、广告文案、策划书、工作计划、述职报告等组成学生今后入职工作的各类项目文种。
因此,教师评价教学内容应包括是否让学生明白应用文学习对职业与生活的帮助?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创设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学生是否明确职场生活需要使用到的文种?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才会激发应用文写作的热情。语文教师可以紧紧利用学生见习实习、学徒制活动等校企合作机会,建立相关测评要素测评学生对企业需求的文种知晓程度,以及学好应用文对专业的帮助明确程度。以学前专业为例:幼儿园常用业务文书为计划、总结、规章制度、启事等,经常使用的公文包括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会议纪要等,教学评价应测评是否将这几个部分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和谐的一个整体。
在教学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方法步骤等。这样学生在明确学习方向中唤醒学习的内外部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评价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学生学习动力持久的目的。
(二)评价项目情境,是否切合学生实际需求
情境教学是中职教育常用的方式。应用写作教学中需评价教师教学设计是否根据职校生特点因地制宜地创设生活职业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体验中领悟应用写作学习的必要性。教师可结合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职业教育宣传、技能展示赛等校园活动,挖掘活动所需用到的文种,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应用文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校企合作等企业实践活动是学生将应用写作知识系统化呈现的良好阵地。评价教师是否按学生专业、就业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项目,在每一个项目之下是否设置相应的任务,贯穿与之相关的应用文体,从各个角度加强学生写作实践的练习。
(三)评价写作任务,是否学有方向
以工作任务为主轴的应用写作教学是职业教育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评价每个任务是否循序渐进;是否围绕专业工作过程展开;学生写作实践是否有目的、有方向;是否易于学生自主学习。如幼儿园工作会议项目中,应用写作任务应包含会前计划、通知,会中记录,会后总结、纪要、简报等。项目任务评价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能通过职场任务的步步推进,依照任务主动查找文种写作的具体要求,从而有方向性地明确胜任专业岗位所需的应用写作技能。
二、评价作用:以评促写
在成就中体验自我满足的感受,并对下一次的成功充满自信心,这是成就动机理论所一直强调的。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评价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
(一)以生为本、由易到难
文种理论在《应用文写作》教材中所占比例偏大,,每个文种的概念、特点、种类、写作要求都进行面面俱到的介绍分析,中职生哪怕有再强的学习欲望,面对繁杂的信息也会望而退却。应用文具有格式的程式化、规范化特点,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列出文种写作的提纲,进而评价学生所列提纲的准确性、规范性,在规范的提纲中填入内容,这样由易到难的教学能让学生易于入手,在评价中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写作动力的形成,学生写出符合格式的应用文就不是件难事了。应用文提纲与内容写出来之后,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欣赏与交流彼此的成果。通過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写作提炼行为,让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小组之间的成员评价能够强化小组成员的相互了解,让学生能够在合作评价中共同进步,在欣赏其他学生写作成果的时候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比如,在进行会议总结写作的时候,大家相互讨论、交流,对会议纪要等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罗列写作提纲,针对实际内容需要进行查漏补缺。在观摩其他同学写作成果的时候,也是对自身应用写作内容的审视,从而提高自身的应用写作水平。
(二)学生作品、巧评为例
“例文”是应用文写作中文种示范性文章,用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教材中的例文比较陈旧且与学生的生活专业有一定距离,教师可以将评价过的往届或现在学生“作品”定篇为例,将其作为应用写作的教学资源来开发与引导。将学生修改前与修改后的应用写作内容作为“例文”,教学根据分析“评价作品”展开探讨学生写作前后的变化。学生在评价“例文”过程中一方面自然积累怎样写的经验,更直观明确所写文种的注意事项;另一方面评析学生作品,学生在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时更主动投入文种写作训练,实现应用写作写评双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