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掌上6+1”移动系统在教学诊改中的应用

2019-03-1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吕庆华 本文字数:2382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是适应当今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趋势,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支撑,也是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中需要着重加强的环节。以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掌上6+1”移动教学与管理系统在教学诊改质量实效中的应用,实现人人可享有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提升。
  [关 键 词] 掌上6+1;移动系统;教学诊改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175-01
  一、打造基础性平台,优化数据及数据链集成
  针对学校前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用户不统一、数据孤岛、基础架构不一致等问题,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包含统一信息门户、共享数据中心、统一权限管理的基础支撑平台。通过该平台,对所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主动运维,并对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文化和服务的所有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及分析,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提供支撑。
  统一权限管理:建立了一套用户管理系统和统一用户认证系统,为各个应用系统提供接口和改造,使之支持统一用户管理与认证,支持用户的单点登录。
  共享数据中心:将各个业务部门的基本数据进行集中整理,实现统一管理,保证数据的权威和准确,实现数据采集与更新、组织整理、数据共享利用及数据挖掘分析。
  统一信息门户:以三层架构有效整合各类应用的缝隙,实现单点登录、用户权限管理、应用系统集成、个性化服务、搜索引擎等功能。
  二、创新研究成果应用,再造业务流程标准
  通过全面依托信息化条件的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依据统一架构、系统适用的建设思路,遵循开放性、兼容性、扩展性建设原则,实施主题式智慧校园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完成了文化校园、虚拟校园、感知校园、绿色校园、开放校园、科技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等主题式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在教务教学、协同办公、招生管理、学生工作管理、团委工作、就业管理、离校管理、校友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远程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教学质量诊改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初步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科学决策和个性化教育服务体系,实现业务流程优化与业务功能重组,以信息化推进了教育治理的现代化,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微信公众号为入口,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自主学习、班级管理、活动管理、学习评价六大管理与教学APP整合在公众号中,实现一个入口七大移动APP相互嵌合,构建一号多能管理平台。
  管理者进入目标在线协同管理平台,可以进行工作任务主线安排、考勤签到、计划发布等十五项模块操作。教育教学中,通过易课APP解决教师移动学习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和翻转式学习通过Cctalk在线直播工具实现。仿真实训APP主要面对电子电工、数控、汽修、医学护理、服装设计等课程,增加碎片化时间利用率,提高学习效率效果。班级管理主要运用乐教乐学APP。学习评价通过教学评价APP进行管理,形成大数据图表。
  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托,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以“应用导向”为原则,以探究教育教學的本质为精神,以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目标,,建立了以“教”“学”“评”“测”为主线,“虚实结合、理实一体、智慧管理、科学反馈、开放共享”的教学体系。结合“教”“学”“评”“测”教学主线,打造数字化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线教学平台、考试系统及阅卷系统,实现教学业务体系全覆盖,构建教学智慧线,为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强有力的支撑。
  构建集“资源开发、资源管理、资源运营”为一体的资源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包含课程标准、教案、课件、试题、课堂录像的多门核心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特点,开发了实训仿真资源。构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对所有资源的统一管理。资源库可进行资源共享与利用,便于教师、学生开展移动端学习、个性化学习,便于学校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四、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促进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更是教学诊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特别制定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三年培训计划。通过常态化培训模式的建立,促进领导干部集体的信息化领导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通过组织多样化培训和多样化比赛活动,提升全体教师信息化素养,实现对现代技术工具软件、微课制作、网络备课、在线学习、翻转教学、仿真实训等平台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建立以人为本、对接紧密的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团队。
  组建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团队,进行基于工作任务、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支持下的国家课程二次开发和相配套的信息化课程资源体系化开发,形成以专业配置为基础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库。编制特色专业校本化学科标准和一系列配套资源的设计开发,形成特色专业课程。
  总之,“掌上6+1”移动系统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搭建了信息化平台,打通了数据孤岛,提升了师生信息素养,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增强了服务能力,为教学诊改质量实效夯实了基础,提供了支撑。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热依木·努尔麦麦提.信息技术视野下课堂教学方式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5.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