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永飞 本文字数:2517
[摘 要] 2015年“双一流”战略实施以来,“双一流”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焦点话题,地方本科院校要抓住这个机遇,迎接挑战。就传统的历史学科而言,要正视现实,认清形势,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目标。要摸清家底,根植学校所有学科优势,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当然,地方本科院校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将学科建设目标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找到自己的动力源泉,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关 键 词] “双一流”;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历史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34-03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将我国高校改革推上一个新的快车道,对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新阶段。“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下称“双一流”),是继“985工程”“211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全国42所高校入选双一流高校,其中陕西8所高校入选,,涵盖17个学科。陕西省也相应地创建省级一流专业,确定520个本科专业,其中咸阳师范学院7个本科专业入选(1个建设专业,6个培育专业),历史专业连学校都没有被选中。面对这样的机遇,如何在新一轮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不仅是部属院校、重点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地方院校面对的选择。地方院校何去何从,何做何为?地方院校的传统学科何去何从,何做何为?是地方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现实课题。
一、“双一流”语境下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设学术研究动态
“双一流”战略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备受国人关注。三年多来,“双一流”建设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高等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词。梳理学术研究动态,便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其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双一流”是新的学术研究焦点
2015年8月,通过“双一流”方案,11月正式颁发。中国学术期刊网搜索结果,2015年底短短一个月时间,有14篇文章以此为关键词展开学术研究。2016年达158篇,2017年为161篇,2018年截至5月份已达32篇。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高校学者和教育管理者关注这个话题。
(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研究持续升温
中国学术期刊网以“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为主题,每年学术研究文章数量呈明显阶梯上升趋势。2004年之前100篇之内,2005年上升为129篇,2007年突破200关口,为210篇之多;2010年为305篇,进入300时代;2015年高达378篇,持续不减。由此可见,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而且越来越关注,持续升温。
最后,以“双一流”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双词为主题的文章相对少多了,34篇文章,看来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话语较少。主要涉及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建设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高校发展的对策、区域创新能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如林良泉的《“双一流”战略视野下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高校后勤研究》2016.4)、高岩的《“双一流”战略下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隐患及消除》(《延安大学学报》2016.5)等。
从以上学术动态来看,在“双一流”背景下,研究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将是开拓性的研究话题。借“双一流”之东风,依托古都咸阳地域优势,发挥历史专业学科积淀,探索地方高校传统学科建设之道。
二、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考扩招,出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向,对地方高校而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生源危机;重专业设置,轻学科建设;所设置专业缺乏特色,导致“千校一面”现象,同质化现象严重等。咸阳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学校名牌专业,其中历史地理学为学校唯一的陕西省普通高校重点学科,设有陕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关中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史为校级重点学科,主办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这样的一个专业,2015年在学校学科整合过程中被边缘化,独立的历史文化学院被撤销,历史学专业并入地理专业。招生规模由原来的每届100人降低为每届60人,地方本科院校传统学科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面临的机遇
国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强调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这为我校全面深化改革,助力追赶超越,加快发展,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和陕西省教育厅联合发布《陕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陕教位〔2015〕9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等文件,提出实施“双一流”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加强高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服务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为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转型发展,主动融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和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施“一流学院、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