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金明 本文字数:2775
[摘
要] 立足工匠精神培养层面对实训管理创新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在明确培养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指导意义下,从实训教学中师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训教学改革以及实训课程体系创新等层面出发,对工匠精神推动现代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改革创新予以说明,证明工匠精神有助于高职教育完成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实训管理;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48-02
一、工匠精神的简要概述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简单来说,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工匠精神下,从业人员需要对工作始终保持高度认真,努力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水平。作为一种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与行为表现,工匠精神同从业人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间也有着紧密联系。拥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和从业者不仅具备扎实的职业基础知识技能,同时也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责任心与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为工作发挥出自身的全部力量。
(二)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培育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环境愈发复杂,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高职教育服装专业的学生想要在激烈的市场与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势必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而工匠精神中要求学生和从业者热爱工作,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涵,可以有效敦促学生扎实学习各项专业基本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同时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现代高职教育服装专业人才还需要谨记做人道理,具备吃苦耐劳及严谨的工作责任心。特别是在眼下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看重高职毕业生是否具备工作态度和工匠精神,将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作为现代高职教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有助于学生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2.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服装专业的发展 受“快时尚”“快消费”等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服装设计和制造领域开始陷入追求数量和新颖度,忽略服装质量的“怪圈”中,设计抄袭、剽窃、服装生产质量不合格等情况屡屡出现,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现代服装行业的发展。而在高职教育服装专业教学中,大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未能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职业态度等予以过多关注,因此导致该专业领域极度欠缺工匠型人才。通过将工匠精神纳入高职院校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目标,在积极立足市场与企业人才需求下,通过利用实训教学等多种方式夯实学生的职业技能,并引导学生高度关注产品和服务质量,鼓励其在专业和工作领域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可以在帮助完成高职教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和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高素质专业优质人才之余,推动高职教育服装专业自身长久稳定发展。
二、基于工匠精神培养下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高职师生职业素养普遍较低
职业素养在本质上来说指的是一种综合品质,是职业本身的内在规范与职业要求,其主要包含敬业精神及合作态度等内容。其中,敬业精神不仅意味着吃苦耐劳,更意味着将在企业中能够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全部实力,及时更正错误,专注、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而作为职业素养的核心,态度对个人成长以及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由于受到生活快节奏以及部分“快时尚”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缺乏敬业精神的情况,如有部分教师在日常实训教学中并未认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也无法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应有帮助。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也存在应付教师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是学生缺乏务实精神,对待实训和学习不认真的一种表现。
(二)高校实训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在高职院校实训室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实训室各项工作以及管理技巧方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由于其仍然习惯沿用传统的实训管理制度,所以在事务管理方面也开始逐渐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在实训教学中不愿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而部分学生和教师过于看重实训结果,忽略了学研过程,在急功近利的观念下,使得学生难以稳扎稳打地训练自身的基本功。另外,由于部分教师忽略对实训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加之学生本身并没有正确认识实训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实训操作和使用实训室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电熨斗等易燃物品随意乱放、实训场地无法及时清理等一系列问题。
(三)高校实训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程体系方面还存在完善性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绝大多数院校在实训课程中固定采用师徒制模式,以此实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但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扩大,传统师徒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实训教学负担,使其难以兼顾每一名学生。并且仅采用师徒制也很难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实训需求。而在实训课程内容方面,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大多只围绕具体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鲜有主动结合企业需要等拓展实训课程内容,因此一成不变的实训课程内容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进而影响学习兴趣和参与实训练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全面发展。此外,部分教师也存在缺乏重视实训课程评估的问题,由于受到实训教学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指导,并未及时根据学生具体表现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因此师生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反馈,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训教学成效的提升。
三、关于重点培养工匠精神落实实训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依托工匠精神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师生职业素质
将工匠精神引入实训教学的师生职业素质培养中,首先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对自身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意识进行严格约束,通过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在示范力量下有效端正自身的职业态度和思想言行。教师在平时的实训教学工作中,应当主动结合市场情况和企业人才需求,认真做好实训教学的准备工作,并和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准确把握学生实际情况与发展优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且在此基础上对所学专业以及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职业素养中的敬业精神同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等思想内涵相互整合,在严格按照教师的指导要求下,更加关注服装生产设计的质量,用心最好每一项实训任务,充分结合教师意见和建议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以此有效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