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9-03-3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邓晓斌 本文字数:2557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愿景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能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他们心灵的罗盘。对大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随之出现的各种新媒体平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群体由于拥有特有的心理状态,使面向他们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有了新的特点,带来了新的变化。通过对“微时代”背景下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入研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
  键
  词] 微时代;高职;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72-02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包括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在内的新兴媒体介质在人们的学習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深刻地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对学生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不断对在校大学生形成冲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压力倍增。如何在新兴媒体日益活跃的今天,准确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有效做好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是高职院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必修课。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特质
  高职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为19~21岁,虽然心理几近成熟,但是价值观的形成仍处在关键期。这部分学生在心理和价值观上与同龄大学生的差异不大,但是他们也有着与本科院校学生不一样的特点和状态,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恐慌
  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学生面对富有特色的专业、全然不同的课堂、耳目一新的环境,极容易产生适应恐慌心理。多数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外出求学,容易出现“断乳期”的适应障碍,这也会导致他们出现情绪不佳、目标不明、毅力不够等问题。
  (二)摇摆心态
  当学生进入高校时,虽已“成年”,但心智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极具个性。而高职院校,在某种程度上较本科院校的管理更为严格,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活动时而会产生逆反心态,时而又对某些错误的价值观念趋炎附会,人云亦云。
  (三)自卑心理
  自卑的心理状态是部分高职学生在经历了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后产生的。许多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时,内心是不情愿的,甚至在家庭中承受着一定的压力。这就使高职学生产生一种“我不如人”的心理压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严重不自信。对于自己现有的价值观念会产生摇摆和怀疑。
  二、“微”时代带来的“巨”变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却表现出另一番“活跃”景象。作者面向供职学校的近5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得知:目前每天使用微信超过3小时的学生比例为41.17%,每天使用QQ、微博、贴吧等微平台超过3小时的学生比例接近80%。学生通过这些社交平台实现不见的畅快沟通,通过围观、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获取资讯,点评时事,了解社会。微时代固然为学生的生活,交流提供了便利,但是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价值导向模糊等问题,对这批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1.微时代给学生带来了比以往跟广泛的交际圈,多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方式,使他们从线下的实际交往转向了网络的虚拟交往。缺乏自律性的学生在其中容易迷失自我。网络监督的缺位,也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2.网络微平台吸引用户的最大的特点是利用每个用户的信息建立了一个大数据后台,自动分析并形成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网。因此,在使用微平台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这使得一群对核心价值观缺乏深度理解的人聚集在了一起,他们还不完全具备批判质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很容易受所谓的“网络大V”“学术专家”发表的观点左右,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发表个人观点时容易情绪化,甚至出现偏激的极端状态。
  3.知识是系统的,连贯的。但网络讯息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碎片化,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缺少思考与沉淀。网络咨讯快速、简洁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也通过微信、微电影、微博或QQ说说等短信息开展互动,这就促使了大学生缺乏韧性、出现浮躁、急于求成等问题的发生。
  4.网络上热闹非凡,现实中默默无语,这也是微时代同窗关系的一个特点。虚拟社交环境容易制造出一种活跃的人际关系假象。学生过分沉溺易出现现实社交能力不足,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失衡,进一步加重了强迫、孤独及焦虑等心理状态。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特殊时期,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形成对手机的依赖,而忽视自身发展的真实需求。
  三、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微时代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现实存在的,但也是可以加以利用的。许多高校在运用新媒体开展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例如,通过开通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方式,扩大影响力,传播正能量;培养思政专业老师成为教育界“网红”等。但有一项调查也反映出新媒体平台的应用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改善。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校园新媒体平台有所关注。46.5%的学生关注数量可达4个以上,58.4%的学生对媒体发布的思想政治相关内容的认可度偏低,50.57%的学生认为表达方式不接地气,兴趣不浓,8.37%的学生表示不曾查看相关内容。结合调查数据,作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当前新媒体平台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对媒体平台的理解不够深入 研究发现高校在使用新媒体平台时,仅仅将其作为传统媒体渠道的一个补充,没有意识到微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有的教育管理者仍然仅仅将新媒体平台当成一个信息发布工具,没有对新媒体时代教育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新媒体平台的层次感和价值感不够。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