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智慧 本文字数:2664
[摘 要] 随着教育深度改革,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各种教学目的的学院,比如,以技术为主进行教育的高职学校,要求学生在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关于生产技术。在技术生产中需要相应的管理,,这种管理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职院校里需要对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行培训。在培训中需要实践,学生会对学校学生进行管理,就是最好的实践方式。根据高职学校学生干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办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
[关 键 词] 高职学院;学生干部;执行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118-02
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干部在执行学院要求对学院学生进行管理时,执行能力都很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干部的执行精神差,学生个人能力素质差,还有执行的制度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影响学生干部的执行能力,为了提高其管理效率,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就需要根据这些原因,找出相应的方法,以此保证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在执行能力方面的提高。
一、执行能力现状
在高职院校,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在高考中成绩不理想,选择在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以此帮助自身以后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在这些学生中,选取一些人员作为学生干部,帮助学校进行管理,在管理中学生普遍的执行能力较差,这种较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干部有着“在其位不谋其职”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自身的主观意识不够积极,在执行任务时,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被动接受,没有责任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不能高效进行,执行能力低,失职现象经常发生。(2)在工作过程中能力较差,其主要表现在对执行能力偏差的敏感性,在执行任务时,学生干部在遇见要求有不相同的事情时,这些事情有着不确定性,就会按照自身的想法进行执行,这种工作态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执行度偏差,而且对于这样的偏差性,学生干部没有敏感性,在执行时就无法进行调整。(3)学生的创新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执行中创新能力不够强,在遇见新的问题时,不能采用新的方法去应对事件。还有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在工作时只能够按照相关的命令执行,没有一点主观积极性,这样在工作里就表现一般,没有突出的贡献。从这三个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要通过学生会的方式培养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道路还很长远,这也就造成学生干部在执行任务时其职能无法发挥。
二、原因分析
根据对现状的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相应管理时,执行能力不足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主观方面的问题,另一个是客观方面的问题。在主观方面主要是执行精神的缺乏,个人工作能力差的问题;在客观因素中,主要是执行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下文主要是对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执行能力差的原因。
(一)执行精神缺乏
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其学习目的就是在获得相应的文凭,在将来就业时能够获得一个好工作。很多学生积极加入学生会的目的是在将来的毕业招聘中,可以向单位展示自己在学生会工作过,借助学生会的名誉获得单位的聘用。这样的思想在加入学生会时,其目的就已经达到,因此,在日后工作中,就不会积极投入到管理中来。这种学生主要表现在加入的思想不纯,有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意识,或下意识地为自己找好了相应的退路,也就是在管理不好时选择辞职,反正也不会影响其以后的工作,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工作态度无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管理质量。
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在进行工作时,责任心差的问题。责任心差表现在对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没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来,这就造成在工作时没有责任心,或责任心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有的学生刚进入高职院校,思想还处在高中阶段,思想不够成熟,还不能够适应高职学校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高职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就缺乏相应的责任心,在工作时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二)个人的工作能力差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综合素质较差,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没有大局观念,思想认识不够充分,在管理中没有从全局出发,管理学院学生时工作能力欠缺,无法有效使用相应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资源,无法完成管理工作。(2)沟通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工作中需要对学校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在宣传中要和学生进行相应的沟通。方针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和学生干部进行宣传沟通有重要联系,要在宣传沟通中使学生明白方针政策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只有学生在明白其用意以后,才能在实际中提高方针的执行力。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在执行时需要技巧,但是很多学生在技巧方面比较欠缺。二是团体中也需要相应的沟通能力,學生会是一个团体,要使工作能够有序展开,就要团体合作,在合作中进行有效沟通,只有沟通好相应的内容,在工作时才能保证效率,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中,沟通能力低,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使很多工作因为沟通不畅造成执行误差,影响工作顺利开展。(3)组织协调能力差,主要表现在组织活动中,进入高职院校,学院中组织很多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活动的组织就需要组织者,学校会根据需要要求学生会组织相应的活动,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没有组织能力,无法顺利开展工作。(4)工作中缺乏创新。在工作时,很多学生干部没有执行能力,工作中常采用的方法就是照搬以前的工作方法,但是在每个活动中都会有随机性,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使用以前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解决突发事件。
(三)执行制度不够完善
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执行事务中,没用相应的文字性文件,都是进行相应的口头传输,这种没用书面性的指示,在传达中容易出现错误,或理解不到位。很多的学生干部,在执行时没有对效果进行预估,在执行中就容易出现偏差,同时在偏差中无法进行调整,这也是学生干部经常出现的问题。监督机制的缺失,在很多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干部在进行工作时,没用相应的监督制度,学生干部就比较自由,没有一点约束力。考核制度问题严重,高职院校没有对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考核办法,使学生在工作中没有工作积极性,没有相应的奖惩方法,内容的缺失同样影响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学生执行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是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