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探索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在媒介融合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9-05-0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敖姗 本文字数:2571
  [摘           要]  研究独立学院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照媒体融合时代社会需求集中领域的人才素质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思路,加强基础学科教育,拓展新的专业增长点,调整新闻学专业方向,构建校外实习平台,促进校企合作,以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集中领域的新闻人才。
  [关    键   词]  媒介融合;新闻专业;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94-02
   网络时代,技术引领媒体变革与进化,改写了新闻行业的整体格局,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高校新闻教育需要适应媒介环境的变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的新闻传播者,这就使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也使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一、新闻教学改革的探讨
   美国是新闻教育与媒介融合理念的发源地,中国新闻教育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闻传播竞争全球化的今天,国内的研究者在进一步关注和借鉴国外新闻传播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推进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本土化意义。
   (一)借鉴吸收,洋为中用
   媒介融合的发展是建立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随着网络逐渐发展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大多数高校认可了网络新闻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推进媒介融合、更改课程设置、增加社会实践。截至2003年,美国300多所新闻传播院校中约50%的院校已经对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2005年,美国报界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印刷版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而新兴的报纸网站则发展迅速。此时在美国从事新闻研究工作的蔡雯教授采访了密苏里新闻学院既有新闻从业经验又有理论研究的Brian S.Brooks教授,了解到美国新闻记者的从业者素质已经发生变化,专业记者开始接受媒介融合技能的培训。蔡雯敏锐地察觉到“媒介融合”对新闻教育带来的影响,随即将其概念介绍到国内,成为向国内学界提出“媒介融合”的第一人。[1]
   (二)直面教育问题,实现教学创新
   新闻教育中一直存在人才培养缺乏鲜明特色、实践与教学脱节、师资紧缺、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层次教学不够清晰、分支学科发展缓慢等问题。
   蔡雯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近80年的发展历史梳理,对照国内外新闻教学现状,对中国新闻学科建设办学思路、课程设置、师资及设备方面的经验与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针对新闻传播学科学生的就业现状,提出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调整学科、改革课程和教材、提升师资和实验设备等具体建议。[2]
   匡文波则在批判和借鉴的基础上,对美国网络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借鉴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经验,依托高校已有的优势资源教学,更新教育理念,逐步打破学科和专业隔阂,培养具有自学能力的媒介融合人才。[3]
   (三)面向媒介市场,确立培养目标
   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和阅读信息的习惯,受众更青睐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为一体,内容更加立体和个性化的媒体。传统媒体为了在网络新媒体传播中实现生存与发展的突破,建立了媒体融合部、经营客户端、打造“微信公众号”,实现媒体的创新融合,媒介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媒介市场对新闻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
   密苏里新闻学院倡导建立媒介融合专业的先行者,迈克·麦金教授介绍,在面向媒介市场和受众确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培养掌握一两门报道技术、且熟悉与网络相关的报道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极具竞争优势的新闻人才。[4]
   二、独立学院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媒体环境变化给新闻教育带来的是艰巨的挑战,要解决媒介融合时代传播人才的培养问题,必须创新新闻人才观,及时关注新闻行业动态;结合独立院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征,从生源实际情况出发,拉开教学层次,扩大专业培养格局,把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在重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同时,注重非媒体单位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教育部在现阶段的五年计划中提出《关于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确立了重视学术研究应用和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体系。
   传统高等院校以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为主,开展理论研究与学术创新;高职类院校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从事基层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开展或参与技术服务及应用的改革与创新。独立学院主要培养"应用研究”型本科层次以上人才,,从事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益的科技研究与实践应用。
   独立学院的新闻人才培养需要具备突破传统媒体隔阂,改变固有的思维、激发创新能力,适应新媒体时代媒体岗位的融合变化,具备采访写作、编辑与评论、摄像与录制等专业知识,熟悉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5]就业目标除了定位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和期刊等新闻媒体单位,还应该关注大型门户网站及媒体网站、网络公司、企事业单位对媒体人才的招聘。无论是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其他各级各类单位,都希望招聘既有扎實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适应网络媒介变化的综合型新闻人才。
   具体说来要求应聘者首先要具备采访与写作的能力,进行网络内容创作和审核修改稿件;其次摄制和编辑视频,其中包括对重大焦点新闻事件、突发事件的直播和短视频拍摄;再次比较了解网络媒体的管理与运营,在实践中创新报道思维,融合技术、设计、内容等多种形式,会制作和发布能在朋友圈转发的H5视频作品等。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