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德群 本文字数:2646
[摘 要] 首先分析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学科实际教学的现状——统一的教学模式、考核要求,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现状“呼吁”我们必须实施分层教学,而实施分层教学必须遵循公开性、动态性、激励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应该着重从班内学生分层与教学过程分层两个方面着手,采用分层次教学法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分层一方面要考虑其学习成绩,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教学过程的分层包括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提问的逐层设置、不同层次作业的设计及学业的评价等方面,从而紧扣主体的差异性,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次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154-02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对班级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考核要求,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影响了不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起来觉得缺乏挑战,基础薄弱的学生反而接受不了……现实的教学状况“呼吁”我们必须实施分层教学,采取分层次教学法。因为分层次教学法承认学生主体存在着个体差异和能力差异,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从而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我校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公开性原则
分层之前必须向学生介绍分层次教学法,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做到人人了解。然后,让学生作出自我剖析、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平时的学习习惯、兴趣、意志品质等因素确定每位学生所在的层次。即使有个别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但该生有较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决心,可以把该生分到教学目标要求较高的层次,适当地给予学生机会。总之,要使学生清楚分层教学是从实际出发,为了所有学生的有效学习而采用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分层结果,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和抵触情绪。
(二)动态性原则
分层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是在动态的前提下实施。期中、期末考试后,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半个学期以来各个方面的综合表现和成绩,经过个人谈话后,进行合理的分层调整,鼓励进步学生,适当地警示退步学生。
(三)激勵性原则
实施分层教学一定要以激励性原则为前提,激励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不断进取,注重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为他们创造各种尝试、探究、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逐步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设想
(一)班内学生的分层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成绩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其学习态度、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也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在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时,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层次划分;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并且对分层进行周期性调整。
可以将班级里基础比较薄弱、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分到A层,中等程度的学生分到B层,基础较好、成绩理想的学生分到C层。根据我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可以把学生按照A、B、C层的比例分为1∶2∶1的方案进行分层。当然这个比例不是绝对的,应该结合任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我校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入学分数较高,多数学生基础尚可,可以减少C层学生的人数;而商贸、信息技术系的学生入学分数偏低,学生的基础薄弱,分层比例可以参照1∶1∶2进行。
实施分层教学必须要明确调整的周期。笔者认为,以半个学期为一个周期较好。期中、期末考试后按照教务统一的分数比例计算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测验成绩×30%+期中(或期末)成绩×50%。A、B两层的学生只要周期总评得分不低于80分,就可升一层次;而B、C两层的学生周期总评得分低于60分则降一层次。
建议A、B、C层学生最后期末的学分分别以3分、4分、5分进行认定,如果一个学期内所在的层次有变动,则以两个层次的均分进行认定。这样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激励C层学生多获得学分,而A层的学生也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因为A层的学生按照原来统一的教学要求很可能考试不及格得不到学分。虽然A层的学生数学课程获得的学分少,但可以通过选修课或其他活动、竞赛获得学分进行弥补,给予A层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希望。
(二)教学过程的分层
1.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必须要确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根据三种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三种层次的教学要求,重点要考虑清除A层学生的学习障碍,同时对C层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势必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备课组全体教师需要认真钻研课标、教材,分工协作,确定切实可行的三层教学目标。这样设置教学目标就能基本保证学困生达到课标的要求,优秀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吃得饱,吃得好”,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