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9-05-2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张亚楠 张婷 本文字数:2487
  [摘           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当前,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已无法适应社会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因此亟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通过分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传统教学上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方案,以优化该门课程的教学流程,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    键   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156-02
   当前,在护理专业面向临床培养护理行业实用型人才的大趋势下,对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逐步在实用性、临床性等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旨在适应社会对现代护理的需求。深化高职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为学生的后续课程和未来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传统的教学计划通常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自身结构,分别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两个学科角度出发制定,缺乏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针对性。结合以往的课堂情况及考试成绩,依据传统教学计划获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改变旧有教学方式、转变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本次教学改革旨在通过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改变教学重点,同时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以滿足日益增长的工作岗位和社会需求。
   一、旧教学计划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冗杂,难以理解和记忆
   现行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使用的教材多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3版)》,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及人体寄生虫学三部分。由于课程内容繁杂,且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学生很难在一学期中完全掌握其重点。其中有些知识点理论性过强,较为枯燥抽象,不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微生物学部分细菌总论中,细菌的培养、遗传与变异是微生物学科中重要、经典的内容,但是对高职护理学生来说,内容过于抽象,理解上有难度,并且在临床上只要求简单了解,并不涉及实际操作。有些知识点缺乏应用性,如免疫学部分的补体系统激活途径等内容,即使结合图例和视频,学生也难以理解。
   (二)教学重点缺乏专业针对性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规定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也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应当依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制订。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中,临床专业学生更关注病原生物的致病性及疾病诊治,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则对消毒灭菌、标本采集等内容更感兴趣[2]。然而,旧有的教学计划忽视了该方面问题,在重点的制订上依据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学科要求,缺乏对专业方向的考虑。
   (三)教学方式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既包含理论课又有相当学时的实验课,因此是一门对理论和应用都有较高要求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和概念的讲解,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同时由于遵照医学基础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在实验的选择上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二、教学改革的策略
   根据高职院校的自身固有性质和所招收学生特点,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旧有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改革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学生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需求,并依据调查结果,结合相关任课教师及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课程进行如下改革,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实践能力,更快适应岗位需求。
   (一)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课堂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提高,发达的网络和多媒体的运用为创新教学手段提供了条件。优化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手段,教师须根据高职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及专业课的实际,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辅助教学的资源,将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进而促进学生的乐学。课堂上,以多媒体课件为主,插播相关视频,结合启发式、讲解式教学,并采用专有名词的中英文双语授课,在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3]。针对课程特点,我们着力寻找创新突破口,一方面在课堂上加入更多的现实病例,鼓励学生讨论思考;另一方面,列举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医学实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性十分强,针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需要修正教学内容十分必要。只要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得多,对学生发展有利,就应该着重讲解学习,而对岗位极少运用的知识则应该酌情删减,有选择地对部分知识进行了解性的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教学方向应以能胜任常规临床工作为核心。基于调查结果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首先调整了理论课的教授顺序,在微生物总论及免疫学的内容全部学习完毕后,再集中讲授微生物学的各论知识;同时,将真菌的章节内容删减为简单介绍,做到重点明确,难点讲解透彻,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