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学校德育工作的转型

2019-06-0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孙静怡 本文字数:2487
  [摘           要]  当前网络社会带给人类精神、物质以及文明的巨大影响逐渐给教育以及教育研究者留下了诸多复杂的教育问题和需求,复杂且广泛的需求和问题已经动摇了教育以及教学理念的传统基石,教育理论和观念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力量,高校青年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受到了强烈的影响,因此,高校德育也应紧随网络时代发展的步伐,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简要分析网络文化的优势,并探究如何将网络文化有效地融入高校德育工作中,最终探究网络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之中的意义。
  [关    键   词]  网络文化;德育;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122-02
   当今社会,网络文化和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媒介相比更加注重与参与者的沟通和互动过程,这个过程为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巨大的平台。社会化的过程已经不仅仅是参与者个体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参与者个体有了自主参与以及自主选择、发展的空间。当代大学生在接触网络文化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没有受到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传统德育的行为约束,因此,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被充分的激发和发展,由于网络文化和高校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因此也更加容易被大部分学生所认同和接受。
   一、网络文化的优势
   (一)网络文化的时尚性
   一般来讲,网络的时尚性可以体现出巨大的自信。在现代化的社会当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然而“吃、穿、住、行”大现代化发展也逐渐能够体现当下的时尚发展趋势。在吃方面,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的氛围和环境;在穿方面,人们更加喜欢享受名牌物质。这些追求享受的意识和行为不仅能够诠释自身的地位和身份,还能够彰显自身的个性和品位,在满足味蕾的同时,达到心欲和智欲的满足程度,进而达到高层次、高质量的生活品位。
   就像所有的新鲜事物在出现之际都会被人们议论一番,网络的兴起也出现了利与弊的现象,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时尚。根据可靠的调查显示,有97.5%的大学生能够依靠网络来寻找自己的所需,部分学生还认为只有上网才能够体现自身走在时尚的前沿,人们也更加注重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熟人之间相见少了许多尴尬与套俗的问候,取而代之的是“有事请微我”,这种网络问候可以轻松地避免许多客套的交流,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自信。
   (二)网络文化的多样性
   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可以扩大人们的知识面。互联网是一个知识储量巨大、内容丰富多彩的资料信息库,一些生活化的娱乐、天气预报、教育卫生等信息应有尽有。在网络平台中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制作以及传播信息,充分地开阔人们的认知视野。根据可靠调查显示,有83.7%的大学生都一致认同上网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拓宽自身的认知和眼界,可以弥补自身在学习上的不足。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三)网络文化的开放性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外界的活力与激情。在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的普及应用之后,互联网技术也逐渐在信息传播领域崭露头角。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網络传播更能体现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的优势在于在网络平台中网民可以自由随意、无拘束地发表意见。这种方式让现实生活中缺少感情陪伴的学生能够重新找到生命的归属,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方向,清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渴望能够依靠网络平台去感受大千世界的精彩。
   (四)网络文化的虚拟性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质可以帮助学生打开交友的心灵之窗。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多数学生都渴望得到真情但又质疑真情,因为真情流露的交往多多少少都会带有一定的虚假性、功利性,这个时候网络平台的隐蔽性以及虚拟性就可以恰恰满足人们进行沟通和交往的神秘感,因此,有许多人都愿意在网络平台中结交朋友、进行倾诉。曾经有一句网络格言,“在网络世界中,没有人会知道你是一条狗。”因此,大多数人都会在网络平台中放纵自己,将自身的负面情绪任意地抛洒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中。
   在网络世界当中,每个人都是公正和平等的,,因此,人们可以没有约束地卸下自身的伪装,在茫茫人海中找寻自身的倾诉对象。这些纯洁的思想和情感早已超越了身份、家境以及金钱等名利条件,更多地帮助人们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安抚。
   (五)网络文化的趣味性
   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化可以为人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增添许多趣味性。在现代化的社会当中,紧张的学习和生活迫使人们绞尽脑汁地提高自身利用时间的效率,而互联网平台的传播高效性可以满足人类追求高效性的心理特点。
   比如,人们通过滑动鼠标就可以在网络信息中找寻自身所需,一个交流平台软件就可以互相倾诉心事儿。另外,人们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寻找自身感兴趣的话题和热点,充分观察全球范围内的新闻和消息。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适当地上网可以有效缓解自身学习的压力。除此之外,网络文化也缺少相应的确定性和真实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社会的政治观念以及社会现象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有些学生过于迷恋网络虚拟世界,思想被虚拟世界所蒙蔽和覆盖,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差距很容易引导自制力差的大学生走进一种迷茫且困惑的状态,此时社会的政治文化不再具有权威性,从而也失去了相应的规范、控制能力。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