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桂芳 本文字数:2638
[摘 要] 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一直备受关注,相较于东部地区来说,西部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这对发展该地区的教育事业十分不利,需要对其给予高度的关注。近些年的农村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因此很多的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还存在部分问题,制约了国家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进程。重点结合西部农村地区的幼师队伍建设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正视当前面临的困境,制定出较为科学的应对方案,扎实推进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西部农村;幼师队伍;建设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192-02
農村教育面广量大,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需要正视当前西部地区的特殊情况,积极面对现阶段的教育困境,针对于实际的问题,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促使西部农村地区的幼师队伍构建更加合理。想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需要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始,只有将这部分工作落实到位,才能确保相应的工作开展更加顺利。西部农村地区幼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对农村幼教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维护农村幼儿教师们的基本权益成为当前极为重要的任务。
一、西部农村地区幼师队伍建设的困境
(一)结构分布不平衡
现阶段,纵观国家中小学教师的数量,尽管宏观上显示数量不短缺,但是城乡师资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问题,这种情况就是结构性超员和缺员的问题,特别是西部农村等较为偏远的地区,这种情况更是严峻。对现阶段的教育事业发展而言,若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将无法保证相关的工作积极的落实到实处,特别是当前结构分布失衡的问题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如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将会导致相关的工作难以开展,西部农村地区幼师队伍的建设进程也将滞后,难以达到理想的发展目标。
(二)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虽然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直到2008年,还是存在着超过15万的农村教师未能达到理想化的学历层次要求。即便是部分教师已经达到了相应的学历,但是实际水平仍是不足,这种情况往往反映在教学实践中。在西部农村地区存在着部分“民转公”或“顶班”教师,其未能接受相对专业的教育,导致实际的教学能力及素质有限,观念较为陈旧,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能力等难以更好的迎合教学的基本要求。西部农村学校拔高使用教师的情况较多,这就导致了教师们的整体教学能力下降,某些代课人员并不是从专业的师范学校毕业,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以至于在实际的教学中知识基础较差,无法更好地展现出优质教学水平。
(三)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西部农村学校为优秀教师所提供的待遇并不能使其长久待下去,导致很多骨干教师流向了大中城市,他们往往是通过考研或者是转行的方式,选择离开了当地的教师队伍。现阶段,骨干教师的流失情况日趋严重,甚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境况,西部农村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面临着重重困境,在多种条件的限制及作用之下,农村学校想要大力地引进新教师填充目前的师资团队十分的困难。纵观当前的实际情况,能够发现在西部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教师严重老化及断层的问题。
(四)教师培训机会有限
受到区域的限制,西部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接触的培训教育少之又少,因此他们无法像东中部地区的教师一样接受相关的培训,以至于影响他们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让其本身的教学行为无法得到合理的优化。在西部农村地区,,很多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他们难以获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多教师甚至从未接受过任何的培训。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存在,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面临阻碍,其本身的教学水平也无法获得稳步提升。
(五)薪资待遇水平较低
相较于东中部地区的教育资源,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更是缺乏科学的教育资源支持。现阶段,结合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能够发现其工资待遇和城市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别,依照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收入相较于城镇教师来说要少200~800元。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师的住房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多数情况是学校为教师提供周转房供其居住。部分寄宿制的农村学校,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因此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二、西部农村幼教队伍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
(一)编制标准偏紧
农村地区的教师编制标准偏紧,导致缺乏合格教师,现阶段部分学校所践行的编制标准均未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以至于后续的问题频频出现。各个省制订的编制标准相较于国家的指导性编制标准来说更低,严格依照此项标准配备的教师无法适应农村地区学校的实际需求。此外,农村地区的部分机关单位常常占用学校教师资源,使很多的合格教师四处分散。农村学校在用人问题上并不具备自主性,这就使很多的问题显现出来,如顶编不顶岗、顶岗不顶用的形势严峻。
(二)历史遗留问题
结合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加以分析,因其本身的起点较低和基础薄弱,导致相应的发展趋势不尽如人意。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农村教育实现了稳定的发展,因此相应的师资需求量大大提升,但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合格教师的资源补充十分有限,这就使得部分工作的进展受阻。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很多教师虽然加入到农村幼教工作中,但是接触到的待遇以及薪资等有限,常常在同等资历的教师队伍中处于弱势,所以便产生了帕累托效应,导致相应的差距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