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亚峰 本文字数:2747
[摘 要]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与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以企业需求为基础,先后与长春德尔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长春城际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践探索,校企双方共同搭建“双主体”育人机制,创新“学生学徒双身份、工作学习双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融的课程体系,,开发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双导师”教学团队,创新多元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保证了中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211-03
一、项目实施背景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件出台,标志着我国国家层面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开端;2015年,长春市教育局《长春市教育局关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长教职[2015]4号)文件出台,明确2015—2017年全市分三批立项8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每个项目援助资金20万元,标志着我市中等职业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开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紧密围绕长春市经济发展特点和学校专业办学实际,积极在有条件的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工作。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与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作为长春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分别与长春德尔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长春市新纪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践探索,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优势和企业的管理优势,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校企合作模式构建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分别与长春德尔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长春城际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模具制造技术、焊接技术应用等两个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在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过程中,企业投入实训场地、资金、技术、企业技术师傅,学校专业投入设备、专任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机制。
1.校企共建管理机制
由学校主管院长与企业法人为主、学校专业带头人及企业人事部门主管为辅,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组织机构,共同完成招生招工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及就业管理等工作,实现校企共建共管、互利共赢。
2.“双主体”育人机制
模具制造技術专业与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在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过程中实行校企双带头人制,双方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及课程体系的搭建工作。每门专业课程均设有课程教学团队,设有校企双课程负责人,双方共同确定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共同开发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共同进行课程实施及考核评价。
3.招生招工一体化机制
企业全程参与学校招生工作,专业学生必须符合企业相关工种的基本要求,经过学习培训能胜任企业的相关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学生进行遴选,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养,使之尽快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二)创新“学生学徒双身份、工作学习双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以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为例,专任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该专业毕业生在相关企业主要从事模具加工、模具调试工、模具安装工、模具修理工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模具制造能力和模具使用、维修、保养、装配能力,并达到国家职业标准中级工以上水平。校企联合现代学徒制培养,实现双主体育人,构建了“4+3”工学交替、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现代学徒制“4+3”教学模式,即第一至第四学期,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学习每天4学时,由学校教师任教;专业技能实操课每天3学时,由学校和企业各派一位教师联合任教,第五学期企业临岗实训,由企业师傅带教,第六学期学生顶岗实习。
(三)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融的课程体系
以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为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进行细化,抽取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相关的校内课程及企业课程。遵循中职学生(学徒)自身的特点及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与之相匹配的专业课程,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融的课程体系,如表所示。第一至第四学期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等基础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实操课注重职业专项能力培养,第五学期企业临网实训,师傅带徒弟从岗位认知到技能实践,第六学期真正的岗位技能实训。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融的课程体系
■
(四)开发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作为长春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AR可视化教材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优势,参照模具装配调试工、模具制造工艺员、数控机床操作工、模具设计员、绘图员、模具钳工等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相关的课程标准,提取企业典型的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校企合作编制现代学徒制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并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基于AR技术的新型立体化教材,从而实现针对学校课程和辅助企业课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行为跟踪、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评价。按照学习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原则,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师傅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立体化教材在教学中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