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汽车电气与电控技术课程建设探

2019-06-1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汪洋 乔文山 本文字数:2616
  [摘           要]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机遇,但也蕴含了很多挑战。通过建设“互联网+”的教育平台来对有关教学资源库进行开发和建设,能够让课堂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多元,有了充足的教学资源之后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轻松高效。结合汽车电气与电控技术的课程教学,进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过程的探索。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课程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158-02
   一、前言
   “互聯网+”是指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各专业中进行具体的应用和扩散的过程。“互联网+”技术的本质特征在于将传统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和在线化来提高原有的性能,,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和更高的工作效率,让不透明的过程透明化。“互联网+”教育则是教育领域当中的新兴事物,被称为智慧教育过程,通过让教学活动以互联网形式展开而让教学资源进行全球化和共享化,使用一个教学终端就能够达到获得相当大的教学资源的情况。
   二、教学背景
   汽车电气与电控技术课程作为汽车专业的核心通识平台课程,在学生日后的学习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汽车电源、启动、照明、信号、空调及发动机电控、底盘电控等系统的结构原理以及故障分析等内容。汽车电子技术现在发展十分迅速,配套的技术设施更新换代很快,因而教学过程经常是难以跟上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速度,有关的设备也难以囊括到所有的控制系统当中,所以课堂上的知识经常是停留在设计生产之后。与此同时,现在汽车电气设备增加的速度也很快,不同车型当中的电路有着十分大的差异,所以学习过程中有关的知识内容的抽象性和思维性都特别强,高职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因而课程的深度就难以进行。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都是有着十分强的理论性,其中有着大量的定义内容和原理知识,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实用的知识很少,进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很难积极自主进行学习,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难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展现。现在汽车电子电控技术更新换代快,而相对应的教材编写过长的周期难以满足技术发展的需求,教材上学习到的知识都是已经淘汰了的技术。职业院校要求的是技术型人才,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意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知识能力进行学习,根据岗位的具体情况来学习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过程中职业岗位的针对性知识。所以教师上课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同时排除那些已经淘汰了的技术知识来适应人才需求带来的变化。现在汽车种类非常多,相关的汽车电气与电控技术也是多种多样,如果一一进行教育学习则实践是严重不足的。所以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加具有代表性的技术知识,以点带面地进行教授,让学生受到启发的同时触类旁通。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改革过程
   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背景下,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一定是充分结合了“互联网+”的精神,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而和传统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方法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现在教育必须加入有关的网络信息技术,而网络具有虚拟性,与此同时,高职学生没有很强的自律性而会表现出很严重的课堂玩手机等问题,这就会导致大批学生面临学业荒废的风险,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充分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教师教授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互联网+”时代中教学模式方法逐渐发生着变化,网络教学和学习过程都不断改进并加大应用范围,如微课和慕课等都是使用了“互联网+”的教学理念进行的教学方法。教师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授课需要来允许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学习,结合学生对网络的热情,全面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组织实施汽车电气与电控技术的课程教育
   汽车电气与电控技术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但是高职学生一般都没有很强的专业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来说也较弱,所以教师就必须有相对高的水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汽车电器系统发生故障进行检修的过程为例进行说明,授课过程包括课前的引导、课中的讲解和讨论、课后的拓展和实际训练任务。首先课前引导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将授课的有关资料发送给学生进行了解和观看,通过微课视频等对学习内容进行熟悉并自行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此同时,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处理有关知识信息的能力进行培养和引导。课堂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将课前预习的内容放到课堂上进行思考和提问,结合教师讲课的过程并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将自己思考所得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享和解答,必要的时候找教师进行解惑。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一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并解决,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对严重问题需要指出并给出解决策略。课堂完成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查询分析有关的系统电路并结合汽车启动过程中遇到的故障问题对流程进行诊断分析,消化课堂当中的技能知识并发送到课程平台当中,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具体的情况进行了解并给出评价反馈。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进行知识学习过程,进而就能够高效率地将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转化为自身具备的知识能力。“互联网+”的教学过程良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一言堂”问题,帮助教师学生建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思想,进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