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戎成 李海霞 本文字数:2463
[摘 要]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单纯减少班级人数的“小班化教育”仅仅是教育的过程和条件,并不能因此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辅以个性化、多元化和适性化的教学策略,改革原有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授课模式。结合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的教学实践,研究如何与行业领军企业紧密接轨进行深度产教融合,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学习能力和职业取向选择学习层次,开展因材施教的小班化分层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小班化;分层培养;产教融合;ICT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178-02
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相关文件中,反复强调了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脱贫攻坚中的基础作用和战略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等文件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要深度开展产教融合,与行业领军企业紧密接轨,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根据自身兴趣、学习能力、职业取向选择学习层次,实现因材施教,探索开展小班化分层培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类专业的教学实践,对小班化分层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小班化分层教学模式概述
小班化教学是指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较少班额的教学班级之内,按照其特有的内在教育教学规律所采取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育形式。在小班环境下,分配给每位学生的平均教育资源相对增加,,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过程的了解更透彻,更有利于全面关注和指导,在师生互动上尤其是在聆听对方、相互支持、积累式和集体式学习等方面较大班更有优势。小班化分层教学不仅是班级规模的变化,在实践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要进行革新,其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以过硬的技术技能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
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高职教育既要适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也要适应学生的成才需求,如何适应这些需求成为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ICT企业的人才需求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不断融合,引发ICT行业的快速变革,对行业人才的知识体系和综合技能提出了更高挑战,ICT行业企业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提供适应“知识融合、技能跨界、标准演进”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尤其需要个性化培养,大班教学不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需要。
(二)学生的成才需求
高职学生对提升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均比较高,集中体现在专业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教育教学改革者需要同时考虑到有效提高这些能力的改革措施。
高职学生对职业能力的需求还存在群体差异。据调查,专业类别、入学年限、性别、学习基础、入学原因、个人目标定位等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造成显著影响。ICT专业由于其发展速度快、继续更新快,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对职业能力需求较高;学习基础越好的学生对职业能力的需求越高;个人目标定位越高的学生对职业能力的需求越高。
(三)教育教学改革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开展“ICT创新实验班小班化分层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对全面促进学生技术技能成才,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与示范作用。改革需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课程体系
如何根据“知识融合、技能跨界、标准演进”的ICT技术技能人才评判标准,构建ICT创新实验班课程体系,是本次改革的首要问题。
2.分层培养的选拔机制
综合考虑企业用人需求与学生成才需求,根据行业领军企業的标准,结合学生兴趣、学习能力、职业取向,建立ICT技术技能创新人才小班化分层培养的选拔机制。
3.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发挥小班课堂教学的优势,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调适,从而对学生的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4.行业企业高端专业证书获取与高质量就业
检验改革成果的近期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ICT企业高端专业认证反映了行业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前行业主流技术并具备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高质量地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5.实施现代学徒制下的校内专业技术导师制
现代学徒制非常适合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实现校企通力合作,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的完美结合,是改革的重要实践手段。
三、ICT小班化分层培养解决方案
单纯减少班级人数的“小班化教育”仅是教育的过程和条件,并不能因此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辅以个性化、多元化和适应化的教学策略,改革原有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授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