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谈物理教学在创新创造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2019-06-1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沈月安 本文字数:2606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求加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阐述创新能力的概念,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及实现途径。
  [关    键   词]  物理教学;创新意识;作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130-02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使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物理学科是重视实践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掌握一些探索客观世界的方法。目前物理教学中存在忽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现象,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物理教学是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学科,应充分利用物理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新意识的概念
   创新指人的思維活动及实践活动具有创造性,狭义的创新指导致诞生前所未有的新颖独特的作品及活动思维。广义的创新指个人从事的活动思维,相对过去的新颖独特来讲更注重创新。创新能力是每个人应具备的,也是可培养提高的能力。
   创新素质由创新意识、能力及人格等要素构成。意识是人脑反映内部与外部客观现实的机能,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动力系统,是创新积极性的源泉。其包括创新需求动机,理想信念等方面内容。
   创新需求是整个创新意识最基本的成分,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要求,创新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因,是创新意识的重要部分。[1]创新兴趣是创新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趋向性与内在性选择,是创新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其与后天环境教育密切相关。
   创新信念是在一定观念体系基础上形成的对创新观念的坚信。创新理想使创新意识达到新的境界。创新思维包括创造性思维与想象两部分。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重要心理操作系统,是指应用特有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想象是形象化的创新思维,具有首创性与新颖性等特点。
   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一般智力、能力为基础形成。其与模仿能力对应,是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寻求发现,加工超越信息的能力,竞争合作能力,实操能力等。创新能力是多种心理品质的复杂结合,不同领域的创新能力结构不同。但其存在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及创新人格等方面的共性。[2]在物理教学中应遵循渐进的培养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学生的创新是一种个体化的创新,中小学生的创新主要指个人意义上的创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在多数时候并不直接显示出社会意义的创新价值。中小学生的创新多表现为创新的潜能。创造力由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及动机等因素相互作用组成。[3]创新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学生的创新行为表现丰富,其具体表现在对权威性结论的挑战,不同于常人的做法,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科学的质疑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发散思维等。
   物理学研究内容广泛,其发展极大地改变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深度与广度。物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学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的重要启蒙。
   物理学科的数理结合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知识方法拓展的创新能力,物理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物理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学习有助于使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处理实验现象数据,发现实验规律。使学生揭示原有知识的局限性及适用条件,能用概括水平更高的知识概括原知识。能在解答具体问题中发现矛盾,揭示原有解题方法的局限性,从多角度深层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运用实验理论与实验思想方法设计新的实验,运用新的实验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地创新处理,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新措施。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注意遵循开拓性,灵活性及全面性等原则。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其有让自己成为研究者的愿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重视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为学生提供运用物理知识机会,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知识的自豪感会激励学生再探索。可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进行小发明等。
   灵活性要求在教学中对课题进行动态分析,要从若干可行的教学方案中,有意识地选择能保证完成学生的教养及发展的方案,使师生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合理。如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能在教材与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得到同样的结论,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发扬民主的精神,保证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全面性的原则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注意各学科间的横向练习,教师在教学中要选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物理材料。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等多方面综合教育。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开放性的教学观,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科技。创新教学的根本目的旨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想,培养能力。将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要重视加强右脑具体形象思维的训练。如进行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教学时,可通过提出感应电流是否与磁场强弱有关,是否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有关等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在判断猜想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查资料等多种方法,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沟通协作,体现了开放性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不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物理课堂教学的空间。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