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9-06-1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赵广斌 本文字数:2849
  [摘           要]  工匠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密不可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企业生产与服务的全部环节。在当下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培育工匠精神是国家历史社会人民共同的选择,更是在国家产业升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满足社會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主要探讨在当前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新常态下,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关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应以校企联手、产教一体为手段,铺设“工匠精神”培育平台;以转变社会观念,提升蓝领劳动者待遇和社会地位为切入口,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产教合一的始终;以“双创”为联合体,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实践机会和物质理论支持。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新常态;培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202-02
   国务院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必将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技工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工匠精神作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应该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在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祖师爷鲁班,手艺巧夺天工,,精益求精,即是古时“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它所提倡的是一种工匠人工作时最佳的精神状态和职业状态。在当代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表现为能够专注于专业领域研究并孜孜不倦,拥有较强的专业操守与奉献精神,严谨、细致,并且有很高深的造诣。工匠精神是现代工业社会对从业者的新要求,也是从业者自身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
   二、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
   (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唤工匠精神
   一方面国内目前低端消费产品面临产能过剩,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严重不匹配,另一方面我国本土企业受到外国同类企业严重冲击,这就需要全社会加快供给侧改革,平衡产品的供给结构与质量。制造业首当其冲,面临着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压力。由于历史原因,制造业现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劳动力数量减少,人口红利一点点消失不见;二是粗放型经济受到自然疯狂报复,难以为继,不是长久之计;三是全球市场乏力,出口增速大幅减缓。为此,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竞争力的主要命运在制造业。因此,在这种关键时刻历史节点,职业教育培养孕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事关国运的重中之重。只有为生产一线提供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才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职业教育系统性改革需要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显而易见不可或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事关国家战略已成为全民共识。培养人才应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不仅要串联起、中专、高职、应用型本科、应用型研究生的完整体系,更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在保证人才质量的同时,尤其要注重职业精神的培育与塑造。历史的巨轮驶向未来,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新的历史拐点新时代。建于150年前的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源头,它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方法,对当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也有很大的作用和功能。职业教育在中国已经拥有一定的历史沉淀和现实基础,现在又有着紧迫的社会需求。现阶段科技的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制造业飞速发展,职业教育要为当前国家建设制造业转型提供大量的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职业教育的功能一是要让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做对社会贡献价值的人;二是能大批量提供社会所需的工匠型人才,这就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任务。人才质量是关系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工匠精神则是人才品质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三)从业者的自我追求呼应工匠精神
   哲学里说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依据。无论外在社会需求如何变化,从业者技能的提升和专业态度的养成都要从跟至于内心的诉求来发生。所谓工匠精神,既是对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向往;既是对本职工作的敬畏,也是对顾客对消费者最郑重的承诺。工匠者必有对自己从事领域的渴望与热情,一定要有对产品品质的严苛和对细节臻于完美的无限追求。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就要排除杂念,坚定人生无悔的选择;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水滴石穿,为所做工作头悬梁锥刺股,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人总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的基本需要。作为从业者,内心深处的诉求是成就感,从而产生“幸福感”。这种成就感一方面来源于对社会提供的价值贡献,另一方面源于自身对知识、技能掌握,并且升华性创造后的高级享受。只有顶尖的匠人才能打造出顶尖的产品,从业者乐在其中。社会、家国、自身都将从中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三、新常态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方法
   (一)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蓝领工人的地位与威信
   蓝领是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如工矿工、建筑工、外卖小哥、仓库管理员、码头工人、快递员等,为我们的工业制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馈社会,却没有获得社会足够的关心和关爱。2015年,中国服务业占全国GDP的51%,而服务业中蓝领从业人数超过80%。可以说,蓝领是保障城市运转的螺丝钉,几乎囊括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可即使这样,他们依然是弱势群体,虽然近年来蓝领的工资涨幅已经跑赢了GDP增幅,但是在貌似不错的收入背后,隐藏着蓝领各种不为人知的秘辛。时至今日,传统观念里的“劳力者治于人”等仍然在国人心中仍有很大影响。对蓝领工人却缺乏足够的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礼待。这固然有传统观念的因素,但是设身处地地想,打破这种不当的传统观念,树立人人平等、职业无分贵贱的思想,势在必行。职业教育从业者,应自我审视,并在教学过程中普及尊重、平等、热爱所学所作的观念,培养学生专注的良好品质,“润物细无声”培育工匠精神。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