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晓 本文字数:2682
[摘 要] 在中职教育中,语文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中职学生语文素质水平,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更是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师要承担起改革语文教学的责任,将德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一宗旨,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技能与道德修养。因此,主要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发挥其德育功能的策略,以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德育;教育功能;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56-02
在职业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可直接从事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劳动者。这体现了一种市场导向性,其人才培养思维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让学生可以适应社会的选择。而这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高要求,对学生的道德素质也提出了要求,使其可以适应职业变化,保障学生的个人健康发展。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语文教学,充分利用其德育的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能力。
一、中职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的教育内容,越来越多的學校意识到德育在提高自身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具体而言,德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中职教育的德育现状来看
中职学校的德育发展现状实际上不容乐观,特别是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其发展不但缓慢,教育质量也有待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中职学生有很多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缺乏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比如学生缺少谦让精神、合作精神,不懂得尊重他人、体谅他人。这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礼仪修养,这是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也难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因此,从这些现状来看,中职学校要提高人才的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能力,就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二)从职业教育改革的办学理念来看
在新时期的职业教育改革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就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原来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而新时期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与职业道德水平。因此,中职学校开始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并且将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落在职业能力培养这个方面,旨在培养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从社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来看
近些年来,社会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许多变化。就人才培养方面,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社会认知技能给予了更高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关注。因此,企业的用人标准正在发生转变,即从原来的实用型人才培养转变成为当前的综合素养型人才,尤为重视人才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如吃苦耐劳、礼仪素养、诚实守信、服从意识等。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德育工作。
二、中职语文的德育功能分析
语文学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教育功能方面,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德育功能。因此,中职学校要落实德育工作,则可通过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来实现。
首先,语文教材可以满足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教育需要,也可以满足学生德育的需要。这主要是因为语文教材内容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其古诗词与美文都表达了各种美好的情感,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推进德育的适用教材。
其次,语文教学重在阅读教学、言语表达教学,这是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与中国文化的接触面,可以有效地推进德育的开展。
最后,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教师可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来开展德育相关的教学活动,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虽然其他学科也需要承担起渗透德育的这一重要任务,但是语文学科却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条件,语文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德育的过程。
因此,中职学校要注重语文教学对推进德育的重要性,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三、中职语文德育功能发挥的有效策略
“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如今已经成为社会和企业衡量人才的首要标准。而语文学科是传统国学科目,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将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
(一)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渗透德育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将教材的德育资源挖掘出来。而在中职语文德育的过程中,若是教师采用对比的手法来清晰地呈现德育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中职语文的德育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到很好的开展。
比如在《劝学》这一课的教学中,荀子就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揭示其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首先是“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对比可以很好地阐明学习与改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懂得超越现在的自己,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在量变的基础上可以为质变创造机会和条件。其次,荀子在文章中采用了不少的正反对比,如蚓与蟹、骐骇与驽马、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等。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让学生都能够懂得掌握学习应有的方法和学习态度。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践行这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让学生可以深刻意识到人的才能与道德修养都并非天生就有,都需要在后天学习的过程中努力争取,最终可以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鲜明的区别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德育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