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眼科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重要性

2019-07-0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晓微 本文字数:2649
  [摘           要]  病人在住院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医疗事故,于是医患沟通能力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话题。医患沟通能力的强弱也关系到患者满意度。由于医患冲突事件多发,造成医患家属对医院产生不满的情绪,影响医院的形象,产生医患不和谐关系的主要原因在于医患纠纷事件的沟通不畅。住院医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眼科临床专业知识方面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传授,忽略医患沟通能力方面的培训。通过对医患沟通不畅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医患方面的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促使我国形成和谐的就医环境,并提高眼科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关    键   词]  眼科医患;沟通实践;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82-02
   一、常见的医患沟通问题
   医患沟通障碍表现方式多样化,内容方面也是多种多样。眼科主治医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和日常工作中会收集到不同眼科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反馈意见,例如住院后需要做一系列的重复性检查,,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找出相关病状的原因;相关的眼科手术医师没有在眼科手术之前进行相关方面的心理辅导和充分解释手术后的疗效以及存在的风险性;主治医师在患者进行询问相关病情详情态度方面不是很友好;患者会抱怨在散瞳前未及时被及时告知会出现看不清的现象;医护人员在于患者沟通方面语气不温柔等现象这些不同的反馈意见是导致医患沟通不畅。
   二、医患沟通不畅方面原因的分析
   (一)患者层面
   (1)患者文化受教育的文化水平不高。患者缺乏相关的医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对于医疗风险、医疗意外事故以及在手术方面产生的手术并发症认识水平有限。(2)患者自身方面的素质水平层次具有差异性。患者在实际就医过程中容易受到情绪方面的影响,心理方面的承受压力有限,对待疾病会给身体方面产生严重的后果不能够坦然接受,往往会把疾病得不到治疗的责任推给相关主治医师,对主治医生不依不饶甚至会影响主治医师的正常工作。(3)每个患者在接受治疗方面要求不一样。不同的患者在疾病治疗期望值方面过高,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有限,也会产生失望心理[1]。
   (二)师资层面
   在教学方法和观念上,不少的高等院校侧重于知识能力和实践的动手能力培养,忽略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例如,医院的眼科主治医师在临床教学活动方面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眼科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等“三基三严”学习,对相关的实习生或者医护人员缺少规范化以及系统性综合素质教育的培训,同时对沟通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关注度不高。对住院部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理念为前提,加大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方面与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的培养是当下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2]。
   (三)实习规培生层面
   (1)实习规培生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情绪表现比较紧张,面对病人不知所措,也是造成医患沟通不畅的原因。(2)实习规培生的自信心方面比较欠缺。实习规培生专业知识方面不丰富,自信心缺乏,在对一些疾病的认识方面也不深刻,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够给予满意的答案,造成双方交流方面存在障碍。(3)规培生自身的人文修养程度不高。大部分实习规培生刚刚踏入社会,对社会的情况了解不深入,对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缺乏正确的态度,在实际的工作中仅仅会用理論知识进行分析病情,在对患者的心理感受方面缺少相关的考虑,也是造成医患关系不流畅的重要原因之一[3]。
   三、制定有效的提高医患沟通水平策略
   沟通是解决医患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医患之间有效的语言交流是诊断和治疗的桥梁。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患者具有不同性格特点,也会产生不同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患者的态度或者观念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我们要保持平和的语气和亲切的笑容,运用委婉的话语与患者进行友好的沟通,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4]。
   (一)加强师资实践和文化课程建设
   带教主治医师一方面需要提高自身方面的文化素质水平;另一方面,要养成科学的临床研究思维,掌握规范化的专业技能,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加强人文情操方面的学习和运用。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需要提高医患有效沟通方面知识的比重,有效引导医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医患沟通技巧与方法,全面落实在实际临床研究工作中。通过情境教学的模式,提高医学生对医患有效沟通的重视度和积极性,促使新型的医患沟通技巧的发展,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5]。
   (二)养医护人员医患有效沟通技巧
   有效的沟通是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沟通是语言和举止两者的结合,温柔亲切的沟通方式能够让医患之间建立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6-8]。
   1.微笑式服务。和蔼可亲的微笑能够缩短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减少患者对医生产生的抵触情绪,促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得到缓和。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常面带微笑,且减少患者的抵触心理,拉近双方的距离,甚至让双方建立友好的关系,这样也可以方便病情的治疗。面对重病缠身的患者,微笑会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2.对患者表示尊重。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学会如何尊重患者才能够得到患者的信任。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称呼方面要得体大方,依据患者的实际年龄、职业类型、文化程度等具体现状,给予患者合理的尊称,不要直接称呼名字,也不可以把床号当成称谓。比如患者是一位三四十岁的男性患者,可以称呼“哥”,对一些五六十岁的男性患者可以称呼“叔叔”以表示尊重,一定程度上会给患者以及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