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焕然 本文字数:2746
[摘 要] 广西地区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汉、壮、瑶、苗等12个民族长期在此生活。随着时代发展,满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西北少数民族也来到广西地区工作、定居。各民族人民团结发展,共同建设广西,营造出广西多元性的文化。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共同繁荣的地区,学前教育专业现代礼仪课程应受到重视。
[关 键 词] 民族文化;学前教育;礼仪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96-02
一、概述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而在目前广西各高校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中,往往忽略民族文化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现代礼仪课程,往往片面注重西方礼仪,忽略民族特色,不适应现阶段广西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故笔者以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教育学院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案例,浅论民族文化在广西地区学前教育现代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二、广西地区民族文化概况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汉族、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此外还有满族、蒙古族、白族、藏族、黎族等其他民族。在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7.18%,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在全国居第1位,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1.39%。在这样的环境下,广西形成了特殊而多元的民族文化。
(一)广西地区民族文化特色
广西地区的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性、传承性、差异性的特点。其中汉族人口2892万,占62.8%主要聚集于南宁,南部沿海及东部地区;壮族人口1444.8万,占32%,聚集于南宁、柳州、百色、河池、来宾、崇左、防城港、贵港等市;瑶族人口149.4万,占3.3%,主要聚集于柳州、桂林、贺州、百色、河池、来宾6市,并设有恭城、金秀、富川、巴马、都安、大化6个自治县。其余如苗、侗、回、么佬等族,也于广西地区广泛分布。各种元素体现在服饰、礼仪、节庆、饮食和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广西地区璀璨的文化底蕴,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又有所冲突。
如回族、壮族、苗族,文化有所差异,以饮食为例,回族喜食牛肉,视猪肉为污秽之物;而壮苗喜食猪肉,视牛为图腾,在部分壮、苗传统习俗传承性强的地区,视食牛肉为禁忌。这样的文化冲突不胜枚举,但从大的角度看,广西各民族就是在冲突中文化交流,从而诞生多元性的文化。
(二)广西地区民族文化应用于教学中的重要性
正因为复杂的民族环境,,民族文化应用于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精华的一面,如何传承、融合各民族文化,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学一旦脱离民族文化,很容易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特别是当少数民族学生在场时,一些敏感性话题应该谨慎处理,以免使学生产生负面的情绪。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当了解本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并应用于教学中。
三、学前教育专业现代礼仪课程概况
现代礼仪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涉及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如果作为一门提升个人修养的课程,该课程的内容很适合东部地区的大学生学习,但对广西地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现阶段广西地区各高校开设的现代礼仪课程,都略显单薄,有所不足。
(一)现代礼仪课程现状
目前,广西地区各高校所开设的现代礼仪课程,普遍存在片面性、空泛性和形式化的问题,片面强调西方礼仪、职业礼仪,我国传统文化内容较少,特别是民族文化方面,几乎是一笔而过。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礼仪为例,书中80%以上的内容都是西方礼仪和职业礼仪,涉及民族文化内容不足5%,而其中的求职、面试内容,又与职业发展课程所重复。就算教师在课程中自行补充民族文化的内容,也会受教材限制,涉及内容不多。受诸多因素影响,现代礼仪课程无法满足广西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二)现代礼仪课程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礼仪是每个中国人从小就需要培养的个人修养之一。而在礼仪的培养中,幼儿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2.5~6岁,成长中的婴儿像一个精神的胚胎,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正如一个肉体的胚胎需要母亲的子宫一样,精神的胚胎也需要外界环境的保护。这种环境充满着爱的温暖,有着丰富的营养,这个环境里的一切都乐于接纳它,而不是伤害它。
这样的环境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一起创造,一同弄对儿童进行正面的引导。合格的礼仪水平是创造良好环境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先拥有典范的礼仪修养,才能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现代礼仪课程通过板书教学和相关影像,能系统的让学生学习礼儀知识,再通过实践,全面提升学生了礼仪水平。通过课程,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礼仪知识,从而获得对幼儿进行礼仪培训的目的。
(三)现代礼仪课程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为了祖国下一代的阳光成长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但近年来,各地频发幼儿教师违背师德的案例,这些教师多数是刚刚踏上岗位的应届毕业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与重视。根据对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抽样调查,在现代礼仪课程教学前,18%的学生对于违规行为选择“不知道这是不妥的事情”,30%的学生选择“师德课程中包括,但不清楚。”而在现代礼仪课程教学后,93%的学生对于师德有了清晰的认识。此外,这两年又出现了以下案例,如幼儿教师不清楚工作所在地的民族习俗,从而造成冲突;或是幼儿教师对民族文化模拟两可,造成一定误会。这样的案例轻则造成误会,有损教师形象,重则产生冲突,不利于之后的教学,更有甚者,因此引发暴力事件,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