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

2019-07-0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黄玮 本文字数:2521
  [摘           要]  受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启示后,在大专自考助学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课程中开展“生活教育”的尝试。抓住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中的关注点等,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利用学生的能力优势,在生活中教育学生,用生活教育学生,进而达成用教育改造生活之目的。
  [关    键   词]  生活教育理论;大专自考助学;教育理论课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98-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大专自考助学的课堂中,理论课程的教学总是显得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教师想尽各种办法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学生依然学得一头雾水、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效率低下,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痛苦。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这样一门理论性极强、抽象性极高的科目。为了改善这门课程的教学状态,笔者试图找到一些方法、途径,使之更加适合中职毕业后,进入自考助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要,真正可以服务学生,促进其专业素养,甚至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高。
   在诸多理论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给笔者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周洪宇教授在《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中指出:关于“生活”范畴,陶行知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作过不同解释。从总体上说,其基本含义有两点:(1)泛指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活动,即“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2)特指构成社会历史的主题——人类的全部生活实践,即“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于之”。周洪宇教授还指出“生活即教育”的命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层意思:(1)从生活的角度说,“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無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来源于“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2)从教育的角度说,“教育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求得生活的向前、向上与提高。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改变。(3)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说,“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两者相互推促,共同前进。
   二、方法与途径
   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生活教育理论”灵活运用起来,笔者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各种要素,从课堂内外,多个角度入手,做了很多的思考和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抓住学生的生活经历,先尝试,后学习,加深理解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他们的生活经历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也会包含丰富的“科研”要素,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要素。
   例如,在“抽样”这部分内容中,样本、代表性、随机性原则等专业术语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笔者尝试在生活中找元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的概念,用“如果你想知道一大锅汤的滋味,你会怎么做?”或者用学生就医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抽血来举例,浅显易懂地解释了“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来认识和了解总体”的原理。
   在观察法和调查法的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幼儿园课堂教学实况、观摩毕业班实习生的教学公开课、观察幼儿园晨间活动或区域游戏等,记录相关幼儿和教师的行为表现;组织学生进行食堂满意度调查,为学校的后勤管理献计献策。笔者有意将这些活动安排在理论学习之前,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经验或者通过网络、书籍等收集资料,完成任务。学生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会主动地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在进入理论学习时,他们的实践经历会让书本上枯燥的概念、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都可以成立课堂资源。完成学习之后,笔者又会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他们之前的研究,鼓励他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使之更为科学、严谨。在这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点的内化与掌握,用生活教育学生,进而改造生活,达成生活教育之良性循环。
   (二)抓住学生生活中的关注点适时引导
   生活中总会有一个又一个热点、焦点涌现出来,选取中间具有教育契机的运用到理论课程中来,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晦涩、抽象的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注意到,女生经常津津乐道于减肥的话题,于是在“教育实验法”的内容中,用减肥作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实验模式。
   例如:如何判定某一种减肥药有无效果?
   学生在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吃药之前先称一称体重,然后正常生活,按计量服药,一个疗程以后再测量体重,对比前后体重的差异就可以判定该药有无效果了。
   一个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的模式E O1 X O2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解释,学生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也能很好地理解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内在效度、外在效度等相关概念,突破教学中的各个难点,课堂气氛也相当的活跃和轻松,因为这是一个他们人人都愿意参与的话题。同时,笔者也会鼓励学生用实验法的严谨的思路认识因果关系确立的条件,破解生活中的一些谣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