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治交 本文字数:2672
[摘 要] “对分课堂”的内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通过水务管理课中应用“对分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得出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動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使教育教学回归教学主体双边互动、教学相长的本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204-0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于2014 年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该模式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如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在高校教育中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于高校各专业教学中。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法和讨论法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希望通过“对分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水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并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有效地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对分课堂的内涵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的一半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中间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这样不仅结合了传统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又克服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不足。讲授(Presentation)过程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知识的精髓,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而讨论(Discussion)过程又类似于启发式教学,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越之处在于,在讲授和讨论两个过程之间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通过阅读教材、课程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使得学生有能力、带着问题来参与下一次的课堂讨论,避免了已有讨论式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总结,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让他们对这些知识掌握得更具条理和结构化。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水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在高职水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认真地反思和审视,深深意识到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实践的主体,应该发挥积极能动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领悟、思考并将所学所思应用到具体任务的解决中去。教师是课堂组织、引导的主体,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做好精讲留白、高质量的作业布置、有效组织课堂讨论等,必须为学生的学创造尽可能适合的、需要的服务。而“对分课堂”正是这样一种充分发挥双重“教-学”主体的积极性的教学模式。
以水务管理课程“情境一任务四自来水厂运行管理中沉淀与澄清技术”为例,具体说明本课程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首先,在开学第一节课上就对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对分课堂”,它有哪些规则,并让学生理解规则,解释对分课堂模式的关键点,介绍学习方法以及整个课程的考核比例组成,并将学生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我通常采用隔堂对分,即每节课的前一半时间用于讨论上一节课上教师讲授的内容,后一半时间用于讲授下一任务知识。
(一)组织教学
维持课堂纪律,在“对分易教学”平台上考勤(开学初已创建好班级),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
(二)课堂讨论
上课前按照已经分好的小组,组织学生就上节课所学的“斜管、斜板沉淀池”进行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我除了巡回指导、督促所有学生积极、认真参与讨论以外,还密切观察全班学生的讨论情况。一旦发现有讨论流于形式的或不知道讨论什么的等情况,我会提示学生讨论内容可以结合自己做作业的过程中不会的题目,或可以分享自己的体会、收获和困惑,小组内互相答疑、互相启发,并把普遍性的问题记录下来,为教师抽查做好准备。然后随机抽取三到四组同学,每组再随机抽一个学生,站起来分享本小组讨论的精华或尚未解决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先点其他组的同学回答,回答不了的由教师和大家一起解决。考虑到有些学生可能还有问题却没有被抽到而未解决,接下来我邀请全班学生自由发言,大家只要有疑问都可以提问,对于共性问题,给予详细的解答。最后我用几分钟做简单总结,把学生遗漏的、需要深化、提升的再讲一下,结束整个过程。
下表是本节讨论课教师抽查时学生的提问和全班自由提问时个别同学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很难,但至少说明同学们课后内化吸收阶段确实独立、认真地完成了作业,,并较好掌握了上节课所讲授的知识。
(三)重点内容讲授
对上一节课讲授的知识进行课堂讨论、总结后,本节课后一半时间我讲授下一个任务的重点内容。以澄清技术这一任务为例,在课堂上,我重点讲解以下内容:学什么—澄清池,为什么要学—澄清池的用途,怎么学—理论联系实际(由自来水处理工艺介绍什么情况下设置澄清池?它和沉淀池有何区别与联系?常见的澄清池有哪些种类?澄清池大致工作原理。)。其余内容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和学习。课后我在对分易教学平台上推送课程视频要求同学们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要求他们利用精品课程网等其他网络资源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