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关怀伦理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研究

2019-07-0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刘坪楚 本文字数:2496
  [摘           要]  关怀伦理将“关怀”作为其核心道德准则,对我国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树立关怀理念、确立关怀关系、培养关怀情感、探索关怀方式四个方面分析关怀伦理视域下当代高校资助工作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从对象精准、需求精准、形式精准和效能精准四个方面探讨关怀伦理为高校精准资助带来的启示,对高校做好精准资助工作、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关怀伦理;精准资助;贫困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226-02
   一、关怀伦理的内涵
   “关怀”是关怀伦理的核心概念,它意味着对某人或某事负责,保护其利益,促进其发展。如今关怀伦理作为适用于社会普遍人际交往的理论,它强调关怀的情境性,同时强调关怀存在于一种相互的关系中。
   关怀伦理认为关怀是一种双向的关系,依赖于关怀双方所处的情境。关怀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包括关心、照顾、给予关怀和接受关怀四个方面。关心是关怀的前提,意味着认识到被关怀对象的需要,并且做出应该满足需要的价值评价;照顾意味着对所认识的需要负起某种责任,以及决定如何满足它;给予关怀意味着直接满足关怀对象的需要,要求关怀者与关怀对象发生联系;接受关怀指关怀对象能够对获得的关怀做出反应,确保关怀的效果及时得到反馈。
   二、关怀伦理视域下高校资助工作的价值取向
   关怀伦理将“关怀”作为其核心道德准则,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关怀伦理有其特殊的价值取向。
   (一)树立关怀的资助理念
   高校贫困生除了家庭经济困难同时伴随着一系列心理问题。从关怀伦理的角度来看,高校资助工作应树立关怀理念,意味着要将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从以经济资助为主扩展到精神需求满足,将“关注”上升为“关怀”。在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中,“关怀”和“关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关怀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希望使贫困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情感,并且为此做出努力,而关注仅是重视贫困生问题并未有关怀意味。
   (二)确立关怀的资助关系
   关怀伦理认为关怀是一种关系,在关怀关系中最有意义的关怀便是帮助他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而帮助他人的自我实现需将建立在可信赖的人际关系上,而这种关系的建立离不开关怀和被重视。在高校资助工作中,资助双方需要建立相互信赖的伦理关系。关怀关系的建立一般开始于学校、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对贫困学生的关怀行为,完成于学生对被关怀的感受。
   (三)培养关怀的资助情感
   关怀伦理的核心是关怀的情感。关怀伦理学认为,人性中有一种情感,人与人之间时常能够对他人感同身受,这就是“移情”。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应积极发挥道德情感协调和激励作用,对贫困大学生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状态感同身受,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并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在帮扶过程中要以资助体系为依托,注重对关怀对象给予关怀情感,用精神激励来弥补物质给予的不足。因此,关怀情感更加从深层满足受助学生的需求,使资助工作更充满人性关怀。
   (四)探索关怀的资助方式
   关怀伦理以强调差异性为其重要特点,因此能够以一种理解、宽容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在当今社会,价值逐渐趋向多元化,个性发展使人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建立在人人平等基础上的公平公正原则虽然能够有效地解决冲突、实现利益的分配,但在关怀伦理看来,作为伦理原则的重要维度“关怀”弥补了公平公正原则带来的一刀切的不足。关怀伦理认为不能忽视具体情境而过分强调原则,也不应忽视差异性和多样性而过多地强调统一标准。因此,關怀方式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就是能够结合贫困生的特殊需要展开工作,并且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关怀的情感。
   三、关怀伦理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启示
   “所谓精准资助,即找准资助对象,通过差别化的资助形式,提升资助目的与资助对象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的效能,具体体现在对象精准、需求精准、形式精准以及效能精准等方面”(P108)关怀伦理作为一种强调关系、情感和情境的伦理学,它要求资助工作应以经济资助为基础,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针对贫困生的需求体系提供具体的关怀内容,改进关怀形式,促进贫困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面发展。
   (一)对象精准,确立真正的关怀对象
   资助对象精准,是实现精准资助的首要问题。“十三五”期间实现“精准资助”力求“资助对象”上更加精准,应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不应助学生“一个都不能有”。因此,对象精准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谁能够成为被关怀对象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涉及对贫困的全面定义。在关怀伦理看来,贫困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还意味着能力的贫困。因此,高校在确定贫困对象时,除了从经济维度进行考查,还要从能力的维度考查,使高校资助工作关怀到真正的贫困学生。
   (二)需求精准,提供全面具体的关怀内容
   习总书记曾指出,应坚持因人因地,分析区别不同的贫困类型、贫困原因,做到对症下药。这就要求精准资助需要建立在对需求的充分考虑上,这也是关怀伦理所认同的。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五种层次,除了物质需要,还有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纵观当前资助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