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分析

2019-07-0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宏 本文字数:2668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从根本上保证了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完成学业。但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在同比上升,如何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已成为相关学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224-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稳中有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在同步增长,这就需要相关学者建立起一套科学、缜密、严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本文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意见。
   一、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一般为孤儿及残疾人家庭、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遇自然灾害家庭经济受损等。经济问题不但造成学生日常生活比较拮据,也给他们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的学生能够坦然面对,直面生活的惨淡,但有的学生心理承受力较低,无法客观认识经济问题,逐渐产生消极价值观。
   (一)理想信念模糊
   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于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他们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走出贫困地区,有着强烈的摆脱经济困境的内驱力。但在社会大环境下,有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容易产生拜金主义观念,逐步迷失自我,导致理想信念发生模糊。
   (二)缺乏自立、自強精神
   高职院校对国家一系列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进行了大力宣传,很多学生打破了传统被救助的观念,通过勤工俭学、参加社会实践、获得奖助学金等形式解决经济困难。但也有少数学生过度依赖国家政策,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这就导致他们缺少自立、自强的精神,主观上认为国家、社会对他们给予的帮助是理所当然。
   (三)心理承受能力偏弱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他们需要承担过重的经济负担,与普通家庭相比,压力更大,容易出现烦躁情绪产生心理孤独感。此外,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遇到困难,由于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或宣泄的渠道,往往也会出现心理抑郁。
   (四)综合素质欠佳
   由于经济存在严重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思想等方面与普通学生有较大不同,在学校中不愿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少言寡语,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表现力不强,自卑心理严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困难
   高职院校在判断学生是否为家庭经济困难时,判定依据为《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与《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其中,第一张表由学生出生地政府盖章证明,第二张由学生自行填写。新生刚入校,学校还没有掌握他们的全部信息,很难依靠地方证明与自行填写的证明就判定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即便学校已经将学生的日常消费、家庭收入等情况纳入考虑范围,但判定工作非常复杂,而且工程量较大,很难对每一个经济困难家庭进行走访,采集到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所以不能百分百做到认定工作准确无误。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观念不健全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是目前资助工作的重点内容,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内涵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学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不能只停留在经济资助方面,还要在心理资助、学业救助、就业救助等方面加大力度,将资助与全方位育人工作同步进行。
   (三)国家助学金的励志导向功能出现偏差
   我国创设助学基金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彰显出我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庞大,而且资助面比较广,学生只要满足“生活简朴,经济困难”就能申请资助,所以也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一些得到资助的学生主观上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对国家的好政策并无感恩之心,不但缺失了引导学生自立、自强,鼓励学生积极进步的功能,对学生心理也没有产生健康的影响。此外,无偿资助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标准方面将其限定为不使用笔记本,不使用高档手机,不过度消费等,一些学生为了能得到资助就要向标准看齐刻意伪装自己,这种界定标准是机械的、死板的,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四)资助政策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数同步变大,资助政策也逐渐暴露出短板。例如在高职院校的助学金评定中要求标准一致,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学生间的差异性,,扶贫作用反而变小;助学贷款审批环节多,流程复杂,不利于其发挥出资助效果;学生希望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自助,但也局限在文字录入、收发报纸、打扫卫生等工作,很少有岗位能够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并不高;地方高校财政收入并不高,对如此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难实施减免学费等政策;虽然开通绿色通道能够缓解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但也容易使他们对此过度依赖。此外,政策要在科学的监督下才能更好地落实,虽然高职院校与教育部门已经开通的投诉电话等监督渠道,但整体反馈机制还不完善,尤其是还没有建立跟踪评价制度,没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信息进行完善。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