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彤 贾欢 本文字数:2487
[摘要]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差异非常大的语言,在互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译的情况,但是不可译并不意味着放弃翻译。因此,对不可译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得出英汉互译中不可译情况的挽救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翻译;英汉互译;不可译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122-02
一、翻译的不可译性概述
(一)不可译性的提出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研究《圣经》的拉丁文译文时,发现《圣经》的译文失去了原文的一些特征和意义,于是提出翻译的不可译性。英国古典主义流派创始人约翰·德莱顿于17世纪提出,译者就像戴着脚铐在绳子上跳舞,他能够小心翼翼避免摔’下来,但不能指望他举止优美(Lefevere,2004:23)。在德莱顿看来,翻译中无法一概直译,翻译的可译性也是有限度的。而在我国,著名译经师玄奘在将经书翻译成梵语时总结出了“五不翻”原则,即“秘密故不翻”“含多义即不翻”“此无故不翻”“顺古故不翻”“生善故不翻”,提倡在这五种情况下不能强行翻译(却正强,2010:5)。中国文学翻译的开拓者鲁迅也曾说过“翻译宁信而不顺”,同样肯定了翻译的不可译性。
(二)不可译性的原因
德国语言学家洪宝提出:“每一种语言都是独特的,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在特质,因而在其他语言中找不到一个对等物。”(Lefevere,2004:65)每种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两种语言之间不存在完全的对等,而英语和汉语的语音系统、文字结构和修辞方法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导致绝大多数语言成分无法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对等语。同时,文化间的差异也进一步增加了翻译中不可译的因素。如此一来,在英汉互译中必然存在源语言特征和意义的流失,如源语中暗含的幽默、劝诫讽刺之类的意味,使译文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使译文变得生涩难懂,大大降低了译文的可读性。
二、不可译性的分类
(一)文化方面的不可译性
中国和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有着巨大的差異,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产物,也处处展现出不同。从古至今,中英翻译上不可译性的例子可谓层出不穷。首先便是体现一个民族的信仰、习俗、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词语,即文化负载词。如饭菜名的翻译,“荞面馆馅”“蚂蚁上树”“三鲜汤”等,再如药名“黄芪”“熟地”“党参”等,由于这些饭菜名和药名都是中国特有的,所以这些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词,直译的话很容易产生误解或完全达不到翻译的目的,如“蚂蚁上树”若译为“antsclimbing the tree”就显然有失斯文。中文里“鄙人”“在下”之类的自称,本身带有谦虚的含义,在英文“I”上也无法体现。再如网络上流行起来的词“属丝”,该词有很多含义,如不正经、贫穷、社会地位低等,关于此词的翻译也有很多,像“a man of noimportance”“underprivileged loser”等。同样,“女汉子”也是一个有诸多含义的词,如性格粗狂、肩能挑手能提、坚强等。对“女汉子”的翻译有“tough girl”she-man”(英语中指缺少阳刚之气的男孩子)等。这样的词含义丰富,但却没有一个译文能完整概括它们的含义。
广西壮族的“芭蕉香火龙”是一古老的文化现象,曾经是一种祭祀,发展到今日成为一种祈愿风调雨顺、永无战乱、人民生活幸福的庆典。这里的“芭蕉”和“龙”背后有着南海龙王太子舍生取义,化身为芭蕉林拯救饥民的神话故事。“芭蕉香火龙”这个词汇承载着一段神话故事、一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和一种平和喜乐的愿望,单说去理解都要花费一番功夫,更不要说翻译了。谚语“paintthelily”表面看来意思是给百合花涂颜色,但实际背后有其特殊的意义。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的文化里,,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甚至会被用来比喻肤白貌美的女子,所以百合花是无需染色的。那么“paintthelily”就是自取其辱、画蛇添足的意思。
再如“霸王别姬”这个词有着楚项王告别虞姬的故事,比喻英雄末路的处境。“farewell,my concubine’这个被广泛使用的译法只译出了告别的意味,背后的文化背景体现不出来,且“concubine”一词含有“情妇”的意味,使得整个词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使读者误以为此故事中描述的是两个不忠于婚姻和伦常的人的离别,因而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修辞的不可译性
不同语言之间虽然有许多差异,但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汉语和英语之间就有很多相似的修辞方法,如双关、夸张、回文等。
二战期间,法西斯舰队在海上耀武扬威,将一战舰命名为“second to none”(天下第一),而敌方却巧妙地给自己的一艘小小的战舰起名“none”(无名小卒),让法西斯哑口无言。“none”在这里一语双关,既能说明法西斯的对手本身并不强大,又能表现弱者不费吹灰之力在气势上击败强者。这两艘战舰的名字不难翻译,但“天下第一”和“无名小卒”,敌方却怎么也表达不出这种双关的修辞,更表达不出法西斯战舰在气势上惨败的原因。
英国著名作家乔瑟夫·康拉德的小说The Nigger of the“Narcissus”(《“水仙号”的黑水手》)中,有这样一段话:
“Wait!”cried a deep,ringing voice.All stood sl…“Who said’Wait’?wha…”(Joseph Conrad,1968:217)
在康拉德所待的水仙号海船上,一个黑人小伙的名字叫“Wait”,当船长大叫他的名字时,船上的人就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船长在叫自已停下脚步,还是在呼唤那个黑人伙伴。这里的“Wait”一语双关,音译成常见的“威特”,则完全失去了修辞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