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阳 本文字数:2536
[摘要]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十九大”重大创新成果之一。从哲学视野下解读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唯物论视角解读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唯物辩证法视角解读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认识论视角解读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解读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哲学视角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120-02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从某一阶段的社会层次来看,已经进入新阶段的中级层次。社会主要矛盾上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层次。这对中国社会发展层次来说,是对新的阶段性特征的一种科学准确的判断,是“十九大”释放出的重大信息。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阐述,对我们来说要做到:在观念上适应主要矛盾的新提法,在思想上接受现阶段我国在国家层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在行动上自觉贯彻落实和执行党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去。从哲学视野下解读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是正确认识我国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深刻理解现阶段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一、从唯物论视角解读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
(一)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就是: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2020年,我国将进入全面的小康阶段,人民追求的中级层次的美好生活就将被实现。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也会实现。那时,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将达到较高层次和较高水平。我们多次谈到“美好生活”这一概念,那么,如何定义?其实,它有数量与质量两大方面的要求,也要参考人民的现实需求。现阶段,无论是从数量来看,还是从质量来看,我国在两方面的许多指标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老百姓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多元化了;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不仅重数量,更重质量;有了更多精神生活的需求;參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治安环境,社会的公平、公正,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如今,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大幅提高。宇宙飞船、航空母舰、天眼、高铁等科技成果的生产进入世界前列。但是,西部与东部的整体差距较大,农村与城市等区域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区域、行业等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既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制约因素。这些客观现实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性。原来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变化了的客观现实。这些正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不匹配的表现。现在再提“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过时了。
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变化不仅仅只是文字表达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解新时期主要矛盾新表述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让人民成为改革开放最大利益的获得者。
唯物论视角^下的解读,要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特征:(1)社会生产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发展,我国已经跨过经济短缺的时代,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主要是供给侧的问题,不是社会生产落后无法满足人民需求的问题。(2)社会需求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生活需求的领域和重心超出了原有的层次和范畴,原先的大众化、乐于模仿的消费观念已经转向呈现个性化的私人定制,人民的生活需要的特点是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多变性。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事物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消极阻碍作用。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并运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社会实践。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诸多的社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利于矛盾的解决。只有解决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搞好我国的诸多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解决建设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是事业取得胜利和成功的重要原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在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不断进步。
二、从唯物辩证法视角解读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不能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联系观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也是普遍的,要求我们坚持联系观。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1)发展不平衡,即各区域各方面发展的平衡性。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可知,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正所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部分的落后会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区域性的不平衡问题必须解决。(2)发展的不充分。如农业科技化轻工业的高科技水平等发展尤其不充分。
准确认识和把握主要矛盾的新表述,还要联系我国的国情:传统、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工具在有些地区还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和布局不均衡;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推动各方面发展的配套措施不足;农村与城镇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从分配来看,百姓的人均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村还有上千万人还未脱贫,城市还有一部分生活困难群众。只有解决了主要问题,其他次要问题才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