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查小艳 本文字数:2721
[摘要]教育改革的目的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个人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增高,民办高校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而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民办高校要适时改革教育策略、创新教育方法,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出发点,夯实学风建设的根基。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132-02
学风就是学校的学习风气,它主要表现为教与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作风及精神动力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的自然环境、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都会直接影响学风建设。而在这些促进学风建设的因素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它是民办高校开展学风建设的一把利器,可以有效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正确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使个人发展步伐与新时代发展同步凹。
一、学风建设在民办高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学习风气对民办高校的软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民办高校在运营过程中,以学校的口碑建设为出发点,着力在师资力量、优质生源学习风气上加大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而学风建设则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民办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起因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部分学生依靠着身后强大的物质资源的支持,学习态度不积极、人生理想目标不明确、个人私心重、物质欲望强,因此,民办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已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学风建设成为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校园内的学风建设力度,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都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面对未来严峻的社会竞争形势,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对民办高校来说,学生从入学时,自身的学习态度与文化知识的积累就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差一大截,为此,民办高校应认清当前形势,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为目的,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如果民办高校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就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不具备严谨的治学作风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学生的综合素养就无法得到提升12。
(三)学风建设与民办高校办学宗旨相吻合
良好的学习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也直接影响着生源质量,关乎学校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学校的学风状况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将面临着社会就业形势的考验。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也给民办高校敲响了警钟,如果学校没有良好的学风,培养出的学生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最终被社会淘汰。民办高校最初的办学宗旨就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综合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已的力量,而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依托良好的学风建设。因此,学风建设是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民办高校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种良性的发展局面也有助于民办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以使我国的教育体制进一步得到优化。以国外大学为例,美国前20名的大学几乎都是民办私立大学,像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等,这些鲜活的例子也充分说明民办高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民辦高校学风建设的现实状况
(一)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意识淡薄
目前,许多民办高校的在校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升入大学之后,对以往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相差一大截,因此,部分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意识,单纯地认为底子不好,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于是出现厌学、弃学的现象。
部分学生平时上课迟到,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看大书、玩手机、打瞌睡,没有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考试时经常出现作弊的情况。这些学生普遍认为,上了大学就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而对学习过程丝毫不感兴趣,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直接制约了良性的学风建设。民办高校的学生甚至认为当下学习的文化知识与以后的就业毫无关联,家境好的学生,其家长甚至早已为他铺平了未来的路,因此,这些学生开始在校园中混日子,
三、四年教育期限一到,拿着一纸文凭毕业,心里早已没有了学习的概念3。
(二)民办高校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民办高校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校的形象建设上面,认为只有学校的对外形象好、生源多,就会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也是为了培养社会必需的人才,个别教师只针对职位晋升、职称评定、业务等级评定以及个人收入感兴趣,往往忽略了教育教学的宗旨。他们认为加强学生教育与教学管理工作费时费力,而且收效甚微,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工作成果,强化学风建设也不能快速及时地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与外在的良好形象,以至于出现部分教职员工敷衍了事、备课不认真,在教学时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机械式地灌输文化知识,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陷入被动状态,无法正确认知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三)民办高校的学风监管环节薄弱
民办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并未建立相应的监督与奖惩机制,比如学生在考试时出现作弊现象该如何对当事学生进行处理并没有做出严格规定,虽然事前明确了考试纪律,对学生起到一些警示作用,但是真正发生作弊的情况时,学校相关的奖惩制度相对缺乏,没有对学生发挥一定的惩戒作用,进而作弊的学生在下一次考试中依然会发生类似的情况。目前,民办高校对学生迟到、早退、旷课及违反课堂纪律方面,也未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实际执行时没有相关的制度条文参考,当学生出现这些违纪行为时,学校往往采取教育说服的方式,这样一来,只会使教育说服过程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切实效用。而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来说,也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没有树立正向典型,久而久之,压制了学生的优越感,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原因,挫败感顿生,甚至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而慢慢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民办高校在监管与奖罚方面的制度缺失所导致的,因此,作为民办高校来说应该格外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