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子莹 本文字数:2690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大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技术促进教学的典范,为信息化教学改革捉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尽管翻转课堂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的诸多弊端,但目前教学者对其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仍存在一定不足。通过对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情况,反思翻转课堂的不足与困境,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改革;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22-03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其中明确提出了“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精品课程、可汗学院、MOOCs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职教育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仍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正向“融合创新”阶段迈进。而“翻转课堂”正是顺应了教育信息化趋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翻转课堂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课前知识的获取和课堂知识的内化,即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基础,课前自学和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混合学习模式。因此,生动有趣、目标性强、指引清晰、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优质教学资源是翻转课堂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将已开发的信息资源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翻转课堂的研究概述
翻转课堂(Flipped C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反转课堂、颠倒教室、反转课室等。关于“翻转式教学”的研究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高校就开始了,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把翻转学习与他创立的“同伴教学法”进行了整合,其特点是关注师生互动。而对翻转课堂的真正实践探索,则是从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一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录制教学视频并开展“课前看视频,课上互动内化”的教学方式开始。乔纳森·伯尔曼等人强调,翻转课堂并非在线课程,而是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的混合模式;翻转课堂不是用视频替代教师,它是一种增加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让学生获得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11年,翻转课堂被《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其后,可汗学院为翻转课堂提供免费教学视频,而慕课(M0OC)的出现也提高了翻转课堂学习者的参与性。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受到全球教育者的关注并开始探索研究。
在我国,“翻转课堂”引起了信息技术领域及教育人士的极大关注。以“翻转课堂”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截至2018年12月,共有18548条结果发文量逐年递增。从研究发展历程来看,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从2012年开始,张金磊等发表我国第一篇研究翻转课堂的学术文章,主要讲述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和特点,属于初级探索阶段。2013年和2014年共有689篇篇名含有“翻转课堂”字样的文章,基于各类技术和平台的运用,探讨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等。2015和2016年共有6079篇,文章发表量呈井喷式增长,微课、慕课等被应用到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以英语教学、数学为主的具体学科教学实践文章较多,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阶段。2017年发表量增速放缓,经过七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2018年的文章中,学者反思翻转课堂在中国的适用性、利弊以及本土化方案等,进入理性思考阶段。
总体来看,2012-2018年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总量逐年上升,研究单位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但高职发文量占比较少。文章中的热]关键词有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微课、慕课、信息技术等,表明如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微课资源有效开展翻转课堂是研究翻转课堂的主要内容。在翻转课堂应用研究中所涉及的学科主要集中在英语、计算机应用类、医学类课程,而贸易经济类的学科较少,专门研究国际商务及相关学科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关于翻转课堂的实践成效,缪静敏汪琼借助在中国慕课网开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慕课对一线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调查的教师已经开展了翻转课堂实践,并认为翻转课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但也遇到资源制作技术不够、课堂翻转比例难以确定、时间精力投入与回报比例失衡学校制度不灵活等困难。杜静、杜志强等学者反思制约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因素,指出信息时代下翻转课堂不应流于教学范式,而要回归教学本义,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升级。
三、翻转课堂教学的不足与反思
(一)对翻转课堂的内涵理解不到位,翻转课堂教学陷入误区综上所述,翻转课堂的真正内涵,是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翻转,课前由教师创建以视频为主的课程资源,由学生按照个人学习情况完成课前资源的线上学习;然后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多种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和运用,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然而,在翻转课堂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对翻转课堂内涵的理解存在以下三个误区:(1)碎片式的课前资源学习割裂了课程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学生在课前学习的导人资源都是细化到单个知识点的颗粒化资源,而且学生学习课前资源的时间也是零散的,这导致学生难以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及缺乏对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融会贯通的理解。(2)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割裂了师生教学关系的有机结合。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实际上也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知识讲解和传授,并没有真正实现师生互动。而且学生自学自控能力参差不齐,自主学习意愿不强的学生就会为了完成浏览资源的任务而使用各种作弊手段,这也是教师未能现场监督和引导的结果。(3)课堂教学活动注重形式而忽视有效性。翻转课堂的课内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但由于课前学生掌握的程度存在差异,课堂活动经常出现“冷场”或讨论随意讨论目标不明确、讨论成效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