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孝兰 本文字数:2463
[摘 要] 学科竞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独立学院的培养方向出发,首先对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开展学科竞赛的意义进行分析,其次对其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独立学院;学科竞赛;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48-02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学院,独立学院的办学方式更加灵活,,专业设置更具有针对性,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诸多独立学院都在仿照传统学院的办学方式,并没有将自身的特色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学科竞赛足够重视,从其教育理念中吸取办学经验,从而让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得到提升。
一、独立学院开展学科竞赛的意义
(一)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实践的平台
一直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受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充分验证,学生缺少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即便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可能遭遇“专业不对口”等问题,而学科竞赛的开展,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可充分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平台。
(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潜力
学科竞赛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是基于学生第一课堂的知识应用“第二课堂”。学生通过竞赛的刺激,会自主地探寻专业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自学欲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会生出和以往不同的观念、看法,对行业的认识会逐渐加深,这对学生创业潜力、兴趣的激发有着重要作用[1]。
(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模式
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来选择相应的学科竞赛,我国当前许多学科竞赛都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比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学生在参赛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往届学生的作品,从中吸取经验,这份经验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就会被逐渐验证、内化[2]。这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地学习他人经验,从而让自身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学科竞赛往往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并且竞赛项目往往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这就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竞赛中进行合作。但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在比赛中就需要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二、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开展学科竞赛的必要性
(一)基于独立院校的属性和发展定位
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速度令人侧目,但是随着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多,社会上人才的竞争也越发激烈,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让独立学院毕业生在社会上保有竞争力,成为独立学院需要解决的难题[3]。而学科竞赛中涵盖了行业发展前沿技术,不仅能够起到示范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赋予了独立学院新的教学内涵,学院通过将课程教学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就能够根据学科竞赛内容对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让独立学院的教学特色充分体现出来。
(二)基于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决定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而学科竞赛和课程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在实践教学方面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目前,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具有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凸显自身的优势。而独立学院虽然教学内容设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在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而学科竞赛的开展,就能够弥补独立学院在教育上的不足之处,从而帮助独立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基于独立院校的现状
如何凸显办学特色、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这是独立学院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断改革,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仍旧对独立学院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在民办院校中,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较为严重。将学科竞赛和学院教学结合起来,就能够真正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教育模式,从而让独立学院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4]。
三、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开展学科竞赛中的问题
(一)学生参赛主体性不足
当前,诸多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和协办高校基本相同,本部教师对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独立学院的实际特色,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也比较少,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厌學情绪也较为严重,在竞赛中往往抱有严重的负面情绪。
(二)受益学生范围较小
部分高校为了参加学科竞赛,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部分学生进行培训,因为名额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培训就难以在学生群体中全面展开。此外,学科竞赛的参加门槛较高,学生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后才能够进入后续的比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参加竞赛的主观能动性,缩小了受益学生的范围。
(三)实验室资源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