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地方文化融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探索

2019-07-3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方丽杰 本文字数:2548
  [摘           要]  地方文化融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是目前学术界提出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改革方法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着重探讨这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教学实施的原则、方法策略等。
  [关    键   词]  地方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必要性;可能性;原则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65-03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大学本科学历教育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是文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生的专业素养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各高校汉语言文学、文秘、新闻等相关专业都在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这门专业课。该课程具有远离科技时代、语境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基础要求较高等特点,因此,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学生出现上课怠惰、厌学等情况。因此,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古代文学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其中,一些教师提出将地方文化与古代文学教学结合起来,并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学生良好的反馈。如,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教师张丽娜在浅论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思路:让地方文化进入古代文学一文中提出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元素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并探索其可行性和意义;湖南科技学院江建高教授2011年发表《体现学科研究风貌,融入地方文化特色——讀翟满桂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课题选><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论文选>》一文,系统总结了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依托地方文化促进古代文学课题研究,进而促进古代文学教学的成果和方法的更新;广西大学刘深教授在《广西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一文呈现了其将广西地方特色文化与古代文学相融合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操作的探索过程。尽管这一理念逐渐得到一些专业任课教师的认可,但相关的探讨依然薄弱,其理论支点尚未得到充分论证,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古代文学的教学重心,这需要在原有课程基础之上增设利于地方文化研究的课时。地方文化是否有必要进入古代文学课程,又该如何融入是专业任课教师需要拓展研究的话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一、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文化”一词在不同学科和不同背景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大体上是指一个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包括价值观、习俗、象征、体制及人际关系等。地方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区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价值观、习俗、象征、体制及人际关系等,,它具有阶段性和鲜明的地域性。文化是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和空气,任何艺术都是在某种文化体制中形成的,而文化通常具有某种程度的艺术性。
   与地方文化高度近似的概念是地域文化,有必要提及并加以辨析。地域文化是某一地域形成的特定文化,“地域文化除了与自然环境密切有关外,当然与此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同样密切相关。”地域文化侧重其自然地理特征前提下的文化形成与发展,而地方文化则更侧重其行政区划下形成的文化特征。二者具有鲜明的区别特征,但现实中却很难截然分开。
   地方文化本身与古代文学史存在一定的交互关系。因为“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任何作家在创作作品时都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影响,如果读者熟悉地方文化特点,便会加深对作品的直观理解。教师以地方文化作为参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化类型的特点,也能更好地推进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发展。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提到:“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该书是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意的著作,可以看作地方文化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初步架构。
   笔者曾尝试面对蒙语为母语的学生在汉语授课的古代文学史课上请学生描绘家乡的生活,这些几乎全部来自牧区的孩子充满感情地描述草原上的炊烟、奶茶、缓步回家的牛羊,心头满是亲切的感情。然后,学生再去对照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就很容易感受其作品中真切、自然的田园生活。进而,教师强调陶渊明诗作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即他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和对自然的热切追求。通过课堂实践发现,以学生所熟悉的地方文化和生活场景作为切入点,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诗人的诗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广泛利用地方民间文学中的故事传说、谚语、歇后语等形象生动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如,在讲授寒士文学左思、鲍照的作品时,可以引用蒙古族谚语“狗的聚会在骨头上,官的聚会在权势上”,容易让学生想到阶级社会的不平等,进而对才华横溢却壮志难酬的文人充满了同情。再如,脍炙人口的民歌可以融入对相宜的文学作品的赏析中。
   文化的相通使地方文化成为走进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一块“敲门砖”,要想使处于科技时代的学生融入传统的文化氛围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实践中可知,从学生了解并喜欢的地方文化入手,便于文化衔接,便于以现代视角关注历史人物和传统作品,是一种促进教学的有益方式。综上所述,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教学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将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教学,虽然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古代文学学科教学的严谨性、系统性、科学性,却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含量。但是,这种跨学科教学如果做得不好会导致知识分散,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进行以地方文化促进古代文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改革尝试时,应该贯彻这样几条原则。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