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志坚 本文字数:2635
[摘 要] 在当今大学以目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和新要求下,“领航与导航”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已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结合课程改革实践,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现状的基础上,从国家和行业需求、培养目标、师资力量、专业核心研究内容和专业学生的特点等方面,对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质量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教学内容改革;培养目标;领航与导航;空中交通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92-03
大学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课程就意味着作为“活的”知识体系来支撑学科发展却缺失了源头活水,而在知识体系建设中要落实的首要问题,就是不断地把本学科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社会生产实践的最新成就等内化为知识体系,形成新的知识点[1]。课堂教学是反映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也是改革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核心。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先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课程所教授的是一个方向性战略问题。教师必须首先考虑教什么,然后再考虑如何教[2]。在“领航与导航”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从新时期行业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探讨。
一、“领航与导航”教学内容现状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领航与导航”课程现有教学内容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教学内容滞后于学科发展
现有教学内容有的相对陈旧,有的知识与其他课程有一定比例的重复,如标准大气、空速的分类等,这些影响了课程自身特色的凸显;另外,有关“领航与导航”的学科前沿成果及研究热点领域的内容较少。因此,使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受到影响,学术眼界和思路不开阔,影响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的核心业务联系不紧密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空中交通管理各专业的“领航与导航”课程教学内容多是沿用飞行领航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中谈及空中交通管理专业的知识较少且不系统,教学内容与空中交通管理专业的联系不紧密,使学生对课程在空中交通管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明确。如现有教学内容对运用时间相关知识解决机场航班时刻规划、进离场航班排序与调度、交通流量管理、飞行安全间隔的关系等较少触及,导致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空中交通管理研发、解决空中交通规划和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影响培养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内容深度不足难以实现培养目标
领航工作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是确定位置、航向和飞行时间,这是顺利实施飞行、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前提,在空中航行中占有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从培养飞行员与管制员的角度,“领航与导航”的教学内容是必须且恰当的,但内容肤浅、学术性不强,引导性和启发性处于低阶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继续探究与空中交通管理相关事物的视野,,使该课程由以前的专业核心课程逐渐变为目前的一般课程。
二、提高课程“含金量”的实践与思路
打造“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确实是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上实实在在的新要求[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给出了“金课”的标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4]。如何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实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5]。本文在上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标新时代的国家和行业需求
专业和课程建设只有与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创新人才的要求对标,才有可能被纳入国家战略之中;专业和课程建设只有把国家利益放在优先的位置,才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航业对国家战略产业,对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务之急是实现由航空大国到航空强国的跨越式发展,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实力、质量和影响力[6]。民航强国建设的本质是高质量发展,航班正常率是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集中体现,要以航班正常为抓手,在运行总量、运行标准、运行管理上精准发力,推动行业提质增效[7]。航班正常性的高低是社会总成本的指向标,是民航行业管理能力的晴雨表,是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关切点,只有始終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作为改进服务的方向,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航空运输日益增长且逐渐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才能提升民航服务品质,提高民航的国际竞争力。坚持课程内容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最关心的问题,课程才会有生机。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强化了影响航班准时到达的内容。
(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大学职能分工不断细化发展,大学课程呈现多样性;资源受限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课程必须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8]。空中交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不能把课程的教学侧重点放在这些设备的原理上,而应该放在如何运用好这些系统,来提高飞行安全与效率的管理上,把硬件的教学与研究交给研究相应设备的专业或课程去讲。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本课程只有勠力去发掘定位、定向,确定飞行时间与空中交通管理的关系,才能提升课程的深度和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感召力。师资队伍能力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要从课程组教师平时积累的科研成果中去提炼教学内容,把最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教学团队的自身条件出发去“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