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及路径研究

2019-08-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义波 刘钰涵 本文字数:2481
  [摘           要]  在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促进医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针对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理念定位不准确,建议中医药院校将搞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总抓手,结合国内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研究适合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为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关    键   词]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04-02
   創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为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推动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结合中医药高等教育特点和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临的问题,研究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路,着力构建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批中医药类创新型人才。[1]
   一、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医药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部分部属重点大学成效明显。但对多数中医药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2]
   (一)理念认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现在对大学生创业问题比较关注,建立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创新创业专项经费、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鼓励参加大创训练计划项目,但更多是以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或创新创业比赛为目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单一,例如开展创业讲座与授课、创业设计比赛与沙龙等。有些中医药院校还未将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甚至未纳入学校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质量评价等体系中,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创业技能教育,面向少数有特质学生的教育,没有系统地将各个专业与创新创业教有机结合在一起,彼此独立,无法深入融合。同时不能有效地整合各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学工处、教务处、团委和创新创业学院都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各自为政,缺乏合力。[3]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针对性不强
   创新创业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但部分中医药院校尚未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未将创新创业课程完全融入日常教学中。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及相关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相关课程往往以选修课或者就业指导课的一部分形式出现,且课程数量较少。在实际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没有针对中医药大学生的优势和特点,缺乏启发式、实践式、反馈式教学,教学中通常采用大班、合班的授课方式,主要以讲述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讲课内容以课本知识点为主,讲授流于形式,缺乏一些具体、细致的实践内容,没有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产学研合作还只停留在参观、讲座等,缺乏深度合作,无法有效地利用学校优势资源,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三)教学力量薄弱,,缺乏创新性
   目前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数由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创业企业导师和辅导员担任。这些校内的教师队伍大部分缺少创新创业方面系统的培训和实际创业历练。即便有很多教师投入各类相关培训中,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往往不尽如人意。创业企业导师富有创业实践经验,但很多缺乏中医药领域相关教学能力,导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衔接性,出现与专业脱节的现象。[4]
   (四)实践平台短缺,服务体系不配套
   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较强的系统教育,需要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渗透和融合,若只是在“黑板上生产”,那无异于纸上谈兵。目前,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实践环节方面总体上较为薄弱,难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实战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依托学校各部门和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比赛,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创业孵化基地等进行实训和实战,但由于受经费、场地的限制或受学校重视程度的影响,实践平台不能充分提供学生使用。在引导、扶持和帮助方面,部分中医药院校不能及时提供专业的规划、指导和咨询服务,导致学生创业项目常因缺乏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被扼制在摇篮中。
   二、改革和完善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营造文化氛围
   高校要准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分层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融通的全过程融通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系统谋划、系统推进,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细化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完善资金支持和各项政策保障,为师生加入创新创业大军铺设跑道、扫除障碍。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在师生中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树立师生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校际、院际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让师生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成为由内而发的行动自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5]
   (二)融合专业内容,健全课程体系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