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文健 本文字数:2601
[摘 要]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递增。高校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高专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其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也正在向前不断推进。针对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对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之所在,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互联网;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18-02
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多媒体设备、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和普及,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难以满足高职高专学生自主职业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满足行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1]据此,当前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开始思考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方式,教育实践改革可谓热极一时。但是从现有的教学改革实践来看,情况依旧不容乐观。高职高专由于自身办学目标的特殊性,教学改革也有其特殊性。笔者以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人,既包括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也包括教授课程的教师,只有上下齐动,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才能真正推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计算机课程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从1997年设置计算机课程至今,已经进行了三次改革:[2]第一次是在1997年,教育部将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了明确,规划了五门二级课程,如文化基础课、程序设计课、数据库、软件和硬件技术课,到了2004年,教育部增补了对计算机基础课的具体要求,并将“计算机基础”作为第一门课程,可以说是第二次变革;第三次便是从2004年至今所进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将计算思维与計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相融合,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进步。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正处于第三个改革时期,在这一时期,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所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情境,主要是指教育主体围绕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实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而设定的,适合于学生并能对学生产生作用,使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并能积极地投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3]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环节中重点探究的一方面。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能够理顺课程教学中的反馈关系。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灌输和模仿的现象,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由此观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理应注重教学效果反馈。教学反馈,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4]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反馈是双向的,师生共同参与其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有助于调整课程考核体系,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续的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良好的考核方法和考核体系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具有积极意义。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的总结性考试,以试卷或者是题目设计为主要考核方式,在新形势下,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有效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5]优化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不仅能够促进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还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更是飞速发展。从目前我国劳动力的结构来看,在未来几年,国内的劳动力总量将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但是计算机专业性人才的缺口依旧很大,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与行业对接的院校,所培养、输送的人才与行业发展速度息息相关。[6]但是面对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后却往往感到工作难找,要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难度较大。这类矛盾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时代性不强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计算机行业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际遇之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快。但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换代慢,其速度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滞后于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速度,因此造成课堂教学内容的陈旧。这一情况在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可以说是一大通病,这便造成了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内容与行业的发展需要脱轨,故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因无法满足行业的技术需要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随着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需要矛盾的出现,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开始注重校外实践平台的打造,积极强化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输送毕业生前往企业工作岗位进行实践学习。然而,据笔者了解,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本人,都感觉这类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学生感觉实践往往是简单工作的无限重复,自身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并未得到有效提升。企业方面,安排学生实操,不少学生难以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加之指导的企业实训教师不多,难以顾及全体学生,也使企业实践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