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晓博 唐虹 陈余梅 夏雨 李玲 林波 徐刚 本文字数:2497
[摘 要] 就业乃民生之本,四川省高职医学生就业不仅关乎个人、家庭幸福,更关系到四川省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针对四川省高职医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当前高职医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普遍存在就业期待高且功利化倾向明显、就业态度消极且主动意识薄弱、就业思想准备不足且实践能力差、就业意志薄弱等特点,基于此,探讨如何引导我省高职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高职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引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62-02
当前高职医学人才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川渝地区的大型公立医院用人需求已趋于饱和,而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却无人问津,医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越来越多,具备医学背景的毕业生遭遇就业困顿后,不得已转向其他行业。了解我省高職医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引导推进高职医学生精准就业迫在眉睫。
一、四川省高职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
(一)就业期待高且目标功利化
根据问卷数据显示,学生就业期待主要表现在薪资待遇、个人发展空间、工作地域选择、工作环境及稳定性四方面。学生们对薪资待遇期望值高,并视为个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表现出较强的现实性诉求,判断标准物质化趋势明显。[1]将近一半学生期待的薪资待遇为月均5000元以上,但据笔者综合考察四川省内各等级医院的薪酬体系,毕业生入职初期,薪资待遇基本维持在月均2000元左右,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规范化培训的学员普遍补贴在800~1500之间。对毕业后工作地点的选择,42%的学生希望在成都及周边,其次是生源地的地级市,10.4%的学生期望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东部沿海城市,可见高职医学生的就业目标选择更加城市化,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丰富的晋升机遇,更注重自我价值实现。
(二)就业态度消极且主动意识薄弱
对就业目标中的调研,58%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单位上班或者参加规范化培训,26%的学生有继续学业深造的打算,同时还有部分学生有参军入伍、服务基层、考公务员等想法,但普遍存在职业前景不明、目标模糊、职业能力欠缺、感觉自己专业不对口、职业理想与现实差距大等心理。同时,学生对就业政策不熟悉,90%以上的学生对三级诊疗等国家近些年颁布的政策并不清楚,将近一半学生有基层服务的想法,但对具体措施,如服务期有多久、待遇如何、有哪些鼓励性条件并不清晰。此外,在求职中认为自己无法及时获取有效就业信息、不知如何选择工作单位、无法把握面试机会。以上问题的出现说明学生对国家医疗政策熟悉度不足,被动获取信息的现象较为明显。
(三)就业思想准备不足且实践能力差
学生普遍认为考取各种证书、学好专业课、参加见习或实习等是实现稳定就业的途径,但在实际过程中,思想上懒散、被动,行动中“拖延症”等泛滥,考取各类资格证书被认为是既浪费钱又耽误休息时间的行为,专业理论课马马虎虎,专业实训课得过且过,专业见习中消极怠工,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一拖再拖,且认为就业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享受当前,常与手机、游戏并肩为伍。此外,学生又存在侥幸心理,既希望能够自由选择职业,又想有国家统分作为保底,更存在着“没有工作经验就没有工作”的不合理想法。
(四)就业意志薄弱
90%以上的学生选择成都地区及生源地工作,,而较少选择国际就业或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以及服务基层等,大部分学生表示因为不愿离开父母家人,感觉自身竞争力薄弱、自理能力差、饮食和生活等不习惯,自身知识能力储备不充足,专业能力欠缺等原因,就业信心严重不足,甚至部分学生表示觉得自己学校没什么名气,现代社会必须依赖“人脉关系”才能实现就业。通过座谈我们还发现,学生找工作受挫后,普遍存在消极心理,有些返回家乡随便就业,有些直接待在家中“啃老”,存在“慢就业”现象,缺乏遇到困难越挫越勇的精神。
二、四川省高职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研究
(一)政府层面
1.制定并落实各项就业政策
响应教育部要求,着力提升医学生解决农村医疗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推进三年制专科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构建“3+2”(三年医学专科教育加毕业后两年全科医生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建立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广泛开展双创周活动,营造宽松便捷的就业环境;密切关注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关注毕业生群体“慢就业”情况,加强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预警研判,组织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努力稳定就业形势。
2.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建立四川省高职医学生就业网络体系,有效联结用人单位和医学生,方便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引导高职医学生通过互联网渠道搜索各类求职信息、薪资待遇、地域分布以及鼓励政策,还应纳入职业指导师,方便随时随地提供求职辅导;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严防招聘过程中出现院校、性别、户籍、学历等方面的歧视,切实做到公开发布、量化过程、公示结果,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立法和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大力促进公平就业。尤其是针对学历方面,众多医院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存在“有研究生不要本科生、有本科生不要专科生”的现象,这种行为非但没有提升医院的收益,易引起就业市场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