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渝 本文字数:2610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由于青少年户外活动空间的减少、自我效能感低、家庭教育的缺失、过重的学习和工作压力以及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导致大量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无力自拔,为此,社区可以通过提供孩子必要的游戏空间;家长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合理疏导孩子的压力;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学校教育和互联网教育;政府则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加强网络游戏管理等方式,呼吁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网瘾问题,有效干预这一现象。
[关 键 词] 网络游戏;青少年;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35-03
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也慢慢地渗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原本青少年以户外娱乐为主的游戏方式也慢慢地被网络游戏所替代,乍一眼看来是人类科技的进步,但是深想之下,网络游戏实质上给青少年带来的恐怖、色情、暴力等不和谐因素更让人担心。网络游戏在虚拟、隐秘的环境中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受限制的氛围,青少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按照自己的意愿为虚拟人物制定一套培养计划,杀怪、学技能、打宝物,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尽管国家针对网络游戏出台了相关的“防沉迷系统”措施,但是成效还是不尽如人意,到底根源在哪里?如何让青少年摆正姿态、正确认识网络,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瘾是每个社会人都应该反思和考虑的问题。
一、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活跃期,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他们沉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大规模的城市化使青少年参与户外活动的空间减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少年参与户外活动的空间日益减少,面对日益逼仄的生存活动环境,青少年赖以游玩的游戏空间逐渐被城市中钢筋水泥的丛林所阻隔,以往自然空旷的活动场所被日益密集的网吧所取代,青少年像困在干涸的池塘里的鱼,失去了身体运动和游戏活动的客观条件。相较于20世纪90年代,青少年上山抓虫、下河摸鱼的童年情景已经不再重现,可以说,城市化进城的加快对青少年传统游戏空间构成了一种隐性剥夺,在无法活动、无处娱乐的条件下,作为一种活动和游戏的替代补偿方式,不少青少年只能被迫与网络游戏“亲密接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青少年被网络游戏选择,而非青少年的自主选择。这种现实化的困境成为许多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客观原因。
(二)过重的学业压力使网络游戏成为“减压”的方式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从小学开始,青少年就開始背负起过重的学习压力,一方面,来自学校的压力。在当前形势下,人们虽然对应试教育多有诟病,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行为中仍然长期、顽固地存在只重视分数不重视全面素质的养成现象,许多教师只关心学生的成绩,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采取高压、体罚的方式,给学业成绩不良的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的心理阴影使学生很难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于是他们中的部分人把视线转向了吸引力更强、更能给他们带来满足感、成就感的网络游戏。另一方面,来自家长的压力也值得关注。许多家长在自己以往的求学生涯和人生经历中存在着种种遗憾,于是他们希望通过对子女的成功教育找到替代性的满足,让子女成为自己昔日梦想的承继者。于是他们除了让孩子在学校进行日常学习外,还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希望孩子成龙变凤,这种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施压使许多青少年不堪重负,,他们很容易受周围同伴的影响而把目光投向网络游戏。
(三)青少年对自我效能感的追求成为沉迷网络游戏的深层心理动因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个人的认知和其他内部因素、行为三者交互作用决定的。[1]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作为一种对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活动成效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他们感到自信的任务,而回避那些他们觉得没有信心的任务。正像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愿望难以实现后总是把视线转向超现实的梦幻的“乌托邦”一样,当自己的主观愿望长时间得不到满足时,个体现实愿望往往偏向虚拟世界的一种寄托和延伸,网络游戏世界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游戏者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关后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对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而言,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很可能使他们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快感,来冲淡自己在学校分数指标操控下的溃败和迷失,平衡现实生活中的失意和无奈。这种追求补偿和平衡的心理成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深层动因。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
家庭是每个孩子赖以生活的环境,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目前,在许多家庭中存在着种种教育缺失的现象: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忽视了平等沟通的重要性,他们不知道,其实教育孩子也是家长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为了弥补照顾、教育孩子职责的欠缺,有的家长在孩子的物质方面尽量提供便利,有求必应,表面上似乎无微不至,但实际上对孩子的教育却难以在实质上形成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有的家长由于教育方式不当,平时采用命令式、高压式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自我封闭,不爱和人打交道,亲情关系变得冷漠,致使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更有的青少年因为家长阻止他们上网玩游戏,而与家长形成严重的对立关系;有的离异家庭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加上社会对单亲家庭的歧视,孩子很容易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偏差,出现自卑倾向。以上家庭教育的种种缺失成为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又一重要的外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