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学分制改革的高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2019-08-1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冯妮婷 本文字数:2727
  [摘           要]  高职艺术院校具有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必然性,也面临多种制约因素。在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日益多样,高职艺术院校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和课程体系设计要根据多层次的职业发展需求进行架构,并注重实践教学的分类及认定。
  [关    键   词]  学分制;高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34-02
   我国艺术院校实行学分制已有较长的历程,其间断断续续,时兴时废。高职综合艺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在2002年前后出现,由于受办学条件等因素限制,长期以来一直以实行传统学年制为主,辅之以部分选修课程。“十三五”以来,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中提出,要“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实行学分制”,高职艺术院校也逐渐开启了全面推行学分制的探索与尝试。
   一、专业艺术教育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必然性
   学分制的基础与前提是选课制,其思想核心是“学习自由”,强调人的个性张扬和自我形成。艺术教育的个性属性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使学分制改革成为新时期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一)艺术教育强调个性化表达
   艺术教育注重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鲜明的个性、富于表现力和创造力似乎是一个艺术人才的标志性素质能力。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本形态,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倡导多元化、包容性和发展的教学思想。艺术教育对个性化表达的需求与学分制注重自我发展、个性发展的诉求十分契合。
   (二)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双重定位
   高职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但其仍有培养精英艺术人才的职责。一方面,文化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要求高职艺术教育结合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要求,承担培养大众化文艺从业人员的使命。另一方面,舞台表演艺术人才精英化培养仍是高职艺术教育不能舍弃的执着追求,也是其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兼顾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双重培养规格,更加要求高职艺术院校开展学分制探索,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就业取向培养人才。
   (三)文化多元化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艺术生产主要集中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领域,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艺术产品的创意、策划、管理、传播等成为艺术生产的重要环节[1]。与之相适应,文化领域的就业岗位也越来越分化、细化、综合化,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触类旁通的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学分制改革,淡化专业、突出课程,厚实基础、拓宽口径,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职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艺术院校推进学分制的制约因素
   从学年制到学分制,涉及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目前高职艺术院校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一)优质资源不足
   学分制强调个体差异,因此所需求的教学资源比学年制大大增加。当前,高职艺术院校的课程、教师以及硬件资源仍有较多限制。首先是课程体系支撑不够,课程“仓库”储备不足,难以实现自由选择;其次,缺乏富裕的师资,特别是技能类教师偏少,教师的知识结构也难以支持其持续开出新课;最后,教学场地和设备等条件有“硬伤”,艺术类专业技能课程场地要求高,课程的场地需求在现实操作中很难调配。
   (二)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束缚
   高职艺术院校的前身是已有半个世纪发展历程的中专艺校,沿袭着小而精的艺术教育传统,遵循着精英教育意义上的艺术教育规律[2]。这种培养精英艺术人才的教育思想仍较深地根植于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观念中。表现在教育方式上,则为注重“口传身授”的教育传统,追求“一脉相承,前呼后应”的教学模式[3];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则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修养的惯性;表现在培养目标上,则有忽视学生专业基础及接受能力的差别,更多关注小部分学生发展可能的弊端。
   (三)学生自我规划能力薄弱
   学分制的主要目的是谋求个性化的自我发展,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为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然则高职艺术类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底子薄弱、自信心差、学习自主性不强等弱点,对自己擅长什么,今后希望从事的职业不甚了解,对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及知识结构要求更是不明了,也给推行学分制加大了难度。
   三、基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架构
   文化艺术生产的人力资源需求日益呈现多样性、多层次特点。高职艺术院校开展学分制改革,主旨是立足于学生主观发展愿望和个性特长差异,从满足行业企业对艺术职业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愿望出发,为学生成长为各种层次高端职业人才提供服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上,亟须突破划一的培养规格,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一)高职艺术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基本分类
   根据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办学在整个专业艺术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可能,结合毕业生的现实出路,可以将学生的职业诉求分成通过专升本继续深造和进入岗位立即就业型两大类。就业型的职业发展又可以分为:(1)单一岗位专业技能突出的技能专才型,如优秀的舞台表演艺术人才、服装设计师、摄影家、高级文献修复师等。这一类型学生即通常所说的尖子生,专业技能突出,學习能力拔尖。(2)具备两个岗位以上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如具备舞蹈功底的影视演员、具备书画技能的戏曲演员等。(3)兼具艺术专业技能与管理知识的艺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如艺术活动策划、群众文化指导、艺术培训管理等。[4]具备复合型能力的学生即使无法成长为某一领域的艺术大家,也可以致力于横向发展,在大艺术领域成就一番事业。学校要构建合理的学分制课程体系,努力赋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权利,为学生多样化成长意愿创造途径。学生既可以实现横向成才,从事大艺术工作,也能够驶上“立交桥”,纵向发展,成名成家。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