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桂红 刘婉君 本文字数:2538
[摘 要] OBE是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应用OBE理念,对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推动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OBE教育理念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契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最后,从明确预期能力目标、实施学习活动和评估学习成效三方面探索OBE理念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OBE理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42-02
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发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明确指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文件精神的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如个人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性,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设计科学化且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尽管很多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力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但相对其他课程而言,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自主性以及参与度普遍不高,教学效果远没达到预期。综合分析,本文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且较为单一
据各高校间的调研显示,当前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且较为单一,教学内容框架基本相同,主要包含就业市场背景、自我探索、简历撰写、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模块。如就业政策模块,部分高校已将签订纸质三方协议的形式改为网上签约形式,但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设计中却仍旧将签订纸质三方协议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进行讲解,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二)过于注重就业技能的培訓,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内容偏少
在大部分高校现有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就业技能培训的可操作性较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过于偏重此类培训,如过分注重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模块的培训。此外,受限于客观教学环境、生涯规划师资薄弱等现实原因,现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的内容偏少。良好的自我探索与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质,发掘自我潜能,实现人生的目标和价值。这不仅有利于职业的发展,对学生个体的整个生命过程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授课形式传统,缺乏创新
通过调研,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仍旧受限于传统的PPT授课形式,一般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均缺乏有效的沟通,难以实现个性化辅导,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四)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反馈环节薄弱
受制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意识较弱、自主性不强,从而大大削弱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另外,课程大多采用大班教学,教师几乎很少能对学生的就业进行跟踪指导,从而难以获得课程的教学反馈。
(五)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由于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对学生该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由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简历制作情况、模拟面试表现等组成。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上述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使课程评价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六)授课师资薄弱,部分教师专业性不强
目前高校中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部分是辅导员,部分辅导员受限于自身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直接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成效大打折扣。
以上几个问题的出现,有客观现实原因,也有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原因。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达到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目的。如何探索一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实效,将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重点。
二、OBE教育理念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契合
Outcomes-Based Education(下文简称OBE)是一种被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普遍认可的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职业能力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OBE理念下学校教学的重要产出。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充分应用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OBE理念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并于1981年由William Spady等人正式提出,随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和尝试推广。目前,OBE理念在国内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深入研究和推广,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加。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课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能力获得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