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侠 马珍珍 吕聪慧 本文字数:2618
[摘 要] 教育部(2015)6号文件提出,职业教育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行案例教学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改革,通过不断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符合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要求,实现会计教学工作整体效率提升的目标。
[关 键 词] 成本会计;岗位分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54-02
一、课程性质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准确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具备成本会计岗位的核心能力,同时也是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改革背景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在整个会计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核算产品成本和控制成本的基本技能,然而这门课程受到下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教学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一)课程内容计算方法多,数据之间关系复杂
成本会计核算内容计算方法较多,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涉及四种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四种,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涉及七种,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涉及五种,计算方法多,数据之间关系复杂。
(二)课程重成本核算,轻会计记账过程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正确核算出成本数据,但忽略了成本会计记账职能,涉及实践工作中成本核算的数据往往是通过凭证、账簿进行传递,学生反而无从下手。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会计记账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理论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單一,学习过程枯燥
单一的教学模式下,长时间的内容讲解和习题操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而且,成本会计的内容晦涩难懂,单一的教学方法更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改进。
针对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成本会计课程改革设计原则
教育部(2015)6号文件提出,职业教育要普及推广案例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把每种方法和理论展示出来,学生课下进行复习,学生能够掌握单一知识点,但不利于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时,需要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设计典型的案例,创新教学模式,模拟企业真实情景,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岗位分工合作,学生融入角色
成本会计课方法多,计算过程繁琐,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去听,那么对表格数据间的关系理解起来较困难。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拟真实工作情景,给每组学生设置工作岗位,让学生融入角色。核算过程从领用原材料入手、再到薪资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核算,到最后产成品的计算。每个组员都有对应的会计角色,如材料岗、人工薪酬核算岗、辅助生产费用岗、制造费用岗、产品成本核算岗。通过岗位协作,相互传递会计资料,学生不仅理解成本会计处理的工作流程,获得编制相应会计凭证、账簿等的复习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融入岗位,激发积极性,综合提升学生分析应用能力。所有工作任务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相比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学生更有角色带入感,能主动去学习相应的知识点。
(二)多种方式授课,学生积极互动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分为“知识点导入—案例教学—自我评价”三个阶段。其中,知识点导入主要是教师讲解重、难点,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案例教学是教学重要环节,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安排时间和具体的环节;自我评价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的,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课上分享做题思路、课后录制微课视频完成,教师的自我评价是通过学生的出错点,填制调查问卷来完成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岗位分工合作、任务驱动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明确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为主线贯穿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和小组讨论研究,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学生会用、会分析为教学目标,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立足课堂,整合教学资源
课程内容枯燥,学生较被动,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安排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对知识点的导入,则需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还可以利用手机云平台——蓝墨云班课APP进行点名签到、课堂小测、随机提问等,不仅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四)着眼就业,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实际上,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不仅需要把数字准确计算出来,还要能准确地填制到会计资料中去,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学生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呈现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有助于学生理解产品成本核算流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生自我评价环节,每组成绩是由组内成员相互检查作品后,组间进行交叉打分,在打分的过程其实是对各个知识点再次熟悉的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同时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成本核算完成后,每组选派一个人站上讲台,讲解自己的做题思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完成作业的过程既能帮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核算方法,,同时也能锻炼书写能力和课件制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