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若菲 本文字数:2485
[摘 要] 公選课作为学生自主选择、知识和素质拓展的通识课程,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发挥着特有的作用。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公选课课程体系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语言类公选课作为公选课中一门传统的课程,不仅有实用价值,还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就近年来在高职院校的日语入门这门公选课的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公选课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公选课;发展对策;语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52-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仅凭“术业有专攻”已经不能满足这个多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样,单一的知识体系也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对自我培养及其发展的需求。公选课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或专业需要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某一方面的才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竞争力。高职院校学生修习的公选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比较小,树立有自己定位的通识课程教学理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通识课程体系,对当今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发展现状
信息时代高速发展,公选课以多元形式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完善。除了艺术类、体育类以及语言类等传统公选课课程,大量独特新颖与时俱进的新型课程也相继应运而生,如与互联网快速发展相挂钩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Python技术入门学习”课程,由社会效应引发热论的与社会生活实际相挂钩的有关婚恋主题的“婚恋与人生”课程,还有紧跟国家战略与发展趋势的“一带一路”课程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在高校内逐渐开设。高职院校的公选课,不断发展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但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由于学年较短、专业实践的课程较多,公选课的学时或学分自然没有本科院校要求多。这对本身受其他公共选修课程冲击的语言类课程又是进一步的打击。加之语言入门学习课程一些灌输式教学的刻板印象造成部分学生兴趣的流失,使语言类公选课的占比较小。
与此同时,语言类课程由于实用性以及文化连带的特色,也受部分学生的青睐。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交流就非常密切。随着日本动漫、电影与文学等的输入,我国学生对日语的学习热情一直居高不下。选修日语这门公选课的学生大部分对日语、日本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或者有实际的应用及应试需求,由此而产生了想要学习日语的意愿,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也能积极投入课堂之中。对教师自身而言,教学也越来越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信息化教学,保证讲授实用性内容的同时也丰富课堂教学元素,使学生获取的知识面更广。
认识到公选课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拓宽眼界以及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重要性,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加大力度投放资金在公选课的建设上,如建设在线网络公选课,不仅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也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此外,高职院校对教师公选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多方评价,并纳入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对公选课加强教学督导,抽查听课并及时将听课情况反馈给任课老师。
二、开设的意义
据调查,各校开设选修课,考虑较多的是教师的专业特长或学生的发展需要,语言类选修课往往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广泛兴趣爱好的发展,而学校费较大精力开设的课程,学生又不喜欢,既造成学校教学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学校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得不到实现。随着中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日渐兴起,在面对国际格局和发展形势的大背景下,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也需要了解和学习一些跨文化知识,语言类公选课的开设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语言类的公选课不仅讲授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介绍文化,让学生了解或是体验这门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及魅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开启新世界的大门,同时语言的学习也会赋予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能力以及学习应用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选课
在选课时,有的学生不是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而是一味追求哪门课比较轻松、比较好通过,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不是逃课旷课就是不认真听课。在选课过程中,由于选课人数多,学校服务器、网络繁忙等各种原因会出现系统登录不上去或网页瘫痪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很难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有的学生干脆放弃选课或者让其他人帮忙任选一门课程,或者盲目跟风选课。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公选课的作用不大,抱着随意的态度选课,抱着轻松修完学分而不是抱着学有所获的心态来学习。
(二)学习积极性不高
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由于没有升学和其他方面的压力,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这就势必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部分学生不了解学校开设公选课的目的和作用,抱着修够学分顺利毕业的心态,导致公选课形同虚设。此外,大部分公选课都是大班上课模式,人数较多,教师在管理上有一定难度,如果要求不严格,学生在思想上就不会重视,必然出现旷课、迟到或课堂纪律不好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即便来上课也是上甲课做乙事或者玩手机睡觉应付点到,与旷课无异。语言类的公选课多多少少都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尤其知识点相对枯燥乏味,这就导致部分学生选择回避或者带有厌倦心理。还有学生由于偶尔请一两次假,使知识无法贯连,而课后又没有花时间去补习,就不能保持原有的积极状态继续认真上课。
(三)专业性的公选课发展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