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鸣凤 本文字数:2689
[摘 要] 分析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迫切要求的基础上,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详细介绍该校图书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还分析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期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88-02
一、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人工智能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影响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极大地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结构及其服务主客体的行为。因此,人工智能既为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实现条件,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1.人工智能亟待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一直以来,在图书馆学,特别是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各种研究方法中,“分而治之”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但是,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学应以数据科学、知识服务为主导因素。原有的研究方法开始暴露其不足的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学的研究已经开始转向智慧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同时,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的应用。
2.人工智能驱动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提升
众所周知,情境感知/情境计算、视觉内容识别/视频分析、语音识别/语音翻译等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已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及其领域被快速推广应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也不例外。一旦高校图书馆“嵌入了”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技术及应用,一定会使知识管理过程更高效便捷、服务效果更舒适、用户行为分析更精确,而这一切都是革命性的变革。
(二)人工智能为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创造了条件
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图书馆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承担着非常艰巨的任务,它为学校教育文献资源提供了基础保障条件。人工智能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为高校图书馆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經过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已相当成熟,很多高校不惜重金打造“现代化”的图书馆。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信息技术领域原有优势,促进高校图书馆更快地向智能图书馆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说,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水平代表着这所学校的发展水平,也代表着这个学校的主要形象,是高校的重要的对外交流窗口之一。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图书馆是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主要领域。同样,高校图书馆在人工智能时代对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也就顺理成章,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较为系统地展现其在知识服务过程中的“完美”形象。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将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时刻按照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创新的工作总基调,为广大师生员工等读者群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及智慧化的服务。
(三)人工智能下的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文献综述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苏云的《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不断升级的图书馆发展引擎》一文中设计了“人工智能+图书馆”的三层结构模型,包括虚拟助理、虚拟服务、精准化管理等8个应用场景。苏云教授认为,按照上述三层结构模型,妥善解决“人工智能+图书馆”建设面临的理念、大数据建设基础薄弱等问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云南理工大学马丽等学者在《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一文中认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是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应以技术革新为核心强化有效供给,通过管理、机制体制创新从而达到提升服务供给水平、拓宽服务供给渠道,切实提高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资源供给端的服务质量,满足有效需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矛盾也已演变为师生日益增长的对信息资源获取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下,高校图书馆供求冷滞等不平衡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运行与发展,也影响了图书馆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层次。人工智能时代,各个高校的图书馆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主动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丰富并寻求突破图书馆在信息咨询、打印复印、技术体验、空间服务、学科服务、科技查新、定题跟踪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的内容。
二、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主动变革。他们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的实践中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了大胆的供给侧改革,具体表现有以下几项主要内容。
(一)多领域灵活应用人脸识别系统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人脸识别系统,其接口为基于云计算的人脸识别技术,提供SaaS服务,在不改变接口程序的前提下,算法可更新迭代,为图书馆提供最前沿的AI技术。人脸识别接口具有可扩展性,,已绑定人脸数据的读者通过人脸识别读者身份后,可在图书馆其他关联设备上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可替代一卡通运用到图书馆的各项管理业务中,具备金融级别活体检测功能。目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人脸识别系统主要用于通道闸机进馆认证、自助借还书机、咨询、空间预约、电子阅览室电脑登录等领域中。快速检测人脸,准确识别多种人脸属性,人脸识别系统的人脸识别技术灵活应用于各种场景,准确率达到99.7%以上,设备应用层面秒级响应。根据两张人脸特征相似度给出评分,核对两张人脸是否属于同一个人。可以1∶N图像匹配比对,从人脸库中识别用户身份或相似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