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敏 张秋菊 唐铭 童臻 本文字数:2599
[摘 要]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创新点。以实践方式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促进学前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现代学徒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312-02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生产、教育一体化,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越来越多的专业正开展着各种形式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大都集中涉及工科一类及非师范专业一类,并且在这些专业中主要是针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研究以及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师范类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为试点,探讨师范类专业学前教育开展“现代学徒制”管理过程中的新思路。
一、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的现状
早在2015年,我院就已经与绵阳某幼教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协议》。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幼儿园管理及幼教课程研发的专业化民营企业,旗下拥有十余个幼儿园或幼教机构。我院已针对2015级至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了学徒制试点实验班,与该企业共同定向培养学生。现2015级“现代学徒制”实验班已经毕业,2016级“现代学徒制”实验班已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采用先招生、后招工的方式,校、企、生三方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学生自愿加入该实验班。校企双方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现代学徒制”模式课程教学任务。学生前两年在学校里进行理论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幼儿园的老师主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校开展讲座、上课、座谈等方式与现代化网络平台上指导或发布任务的方式进行指导。学生最后一年在合作幼儿园完成“理论+实践”的课程学习。第五学期,学生进行跟岗学习,通过在幼儿园集中授课和幼儿园指导教师一对一指导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边学边做;第六学期,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边实践边学习。
二、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通过对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实验班学生的调查发现,我院关于现代学徒制实验班管理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如,相关的加入和退出制度,学业成绩考核、学生实习时的管理制度、津贴制度等还不够完善。
(二)学习、工作和考试负荷重
在第五和第六学期,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同时也是企业员工。他们必须完成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规定课程,还要以幼儿园顶岗实习教师的身份完成日常保教工作任务。另外,还需要准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部分学生还要准備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升本考试。通常是周一至周五白天上班,晚上备课,星期天就必须抽时间复习,学生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因而感到压力大,身心疲惫。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一心多用,往往上班期间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完成保教任务。同时,学生也有疑惑,即使现在实习完成得再好,未能成功考取教师资格证,也没有资格进入教师这个行业,因此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很困惑也很迷茫。甚至在最后一学期都萌发了退出学前教育“现代学徒制”实验班的想法。
(三)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企业和学校明确双方的职责,,如联合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段育人,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形式。但由于我院与合作企业地理位置相对较远,“双主体”育人机制存在不够深入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对幼儿园的情况知之甚少,企业的导师到校指导学生的次数有限,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任务,部分学生完成得并不理想。最后一年的学习中,学校的老师参与度不高,几乎由幼儿园的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双主体”的育人机制存在两个主体分离的现象,合作未能深入进行。
(四)导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学前教育“现代学徒制”导师队伍建设包括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和幼儿园一线的指导教师(即师傅或导师)。学校的指导教师一般会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骨干教师,这些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幼儿园一线实践经验、幼儿园管理经验不足。幼儿园一线导师经验丰富,但可能缺乏对学徒的耐心,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从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徒对大部分幼儿园导师的技术水平还是肯定的,但也存在部分学徒(学生)对幼儿园导师指导学生实践过程态度的评价不是太肯定,部分学徒认为导师态度较差,缺乏耐心,责任心不强。
三、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
学院与企业在招生与招工过程中应明确告知学徒(学生)及家长试点专业、学制、培养目标、工作单位和岗位等信息。学院与企业的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方案中应当明确学徒(学生)双身份、津贴和保险等。确立学生的加入和退出机制,校企双方应该联合制定并完善学前教育“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明确现代学徒制学分制管理办法、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此外,校企双方还应该计划出台一系列文件制度,畅通校企合作沟通渠道,如现代学徒制学徒实习管理制度、现代学徒制校企双方责权利的暂行规定、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建设指导意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