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梅英 本文字数:2506
[摘 要] 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创新创业角度对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进行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和课题体系构建,旨在探索顺应当前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156-02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上级文件精神,遵循“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基本原则,强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本文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认知和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以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范围宽、就业领域广,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体现在具体课程的安排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数量过多
根据本专业特点,学生既要学习工业企业的管理知识,又要学习商业企业的管理,涉及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类型的组织管理,这些课程安排让学生应接不暇。学生处于什么都在学,但是什么也没有学好的尴尬境地。
(二)课程学时过少
由于学时有限,课程设置过多,导致单门课程的学时过少,其不利于学生对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训练。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课程数量过多,课时过少,导致学习内容交叉重复,因而对学习产生严重的厌学情况。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工商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和专业发展。
因此,如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准确定位、设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调研基本情况与数据分析
1.调研时间:2018年9月1日至10月15日。
2.调研方式:对2016级和2017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200多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其中2016级工管学生共91人,收到有效试卷74份;2017级学生共118人,收到有效问卷101份。
3.被调研者性别情况:参与调研的有效数据中,女生125人,男生50人。
4.调研情况与数据分析
(1)工管专业学生对报读本专业的原因和专业能力认知
从搜集的数据来看,35%的学生认为工管专业符合个人兴趣和职业理想,大部分学生对报读本专业目标不清晰;关于专业能力的认知,60%以上的学生认为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非常重要,其中,80%的学生认为实践动手能力不足,63%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58%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由以上数据得知,学生一方面能意识到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能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2)工管专业学生对将来的择业方向和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
从图1可以看出,选择在工业企業和商业企业就业的学生占50%以上,选择自己创业的比例只有13.71%,虽然他们看好创新创业,但是由于经验欠缺、资金不足、项目难找等原因,大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后创业,这种结果与跟学生访谈的结果基本一致。另外,从性别上看,男生选择在毕业后自己创业的比例为28%,有14人,而女生选择自己创业的比例为8%,刚好10人,男生明显高于女生。此外,男女生选择在工业企业和商业区领域就业的差异不大。
从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上看,调研结果显示,近50%的学生赞成大学生创业,选择中立的占38%,只有2名大三女生选择反对大学生创业,,认为应该以学习为重。
(3)目前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影响
超过50%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创新创业课程对工管专业有帮助,另外,接近50%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和帮助很大,其中20%的人认为帮助很大,30%的人认为帮助不大。认为对专业帮助不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创业规划和指导,同时个人发展目标不清晰也是导致创新创业课程对学生帮助不大的重要原因。在对课程的具体选择上,从列举的八门课程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与专业紧密相连的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企业变革与创新管理、企业营销计划创新攻略等课程,详见图2。
(4)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和学校的保障手段分析
大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创业资金、没有创业项目、难以承担创业风险、不具备创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原因,所以他们认为学校应该帮助大学生提供创业基金、设立创业指导机构和创业实践基地以解决学生自身资金不足和实践能力不足的短板问题。
三、基于创新创业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以上调研数据情况,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学习较模糊,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自身特色需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模块,分别是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涉外特色模块和专业实习实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以基本素质模块为基础,强化专业基础和核心模块,打造具有涉外特色的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