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专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教法初探

2019-09-0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陈岩 本文字数:2493
  [摘           要]  诗歌是文学的精粹,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宝贵遗产,更是世界文学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的明珠,绽放出耀眼的光辉。诗歌的篇幅不长,但其语言浓缩、精炼,形象丰富、生动,意蕴深刻、幽远,是一种具备独特个性的文学形式。我国各个学段的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都包含有大量的诗歌,通过阅读、研究诗歌可以让学生对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感知,对不同时代人物的思想、意识进行了解,进而对社会的发展与进程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对中专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简要探究。
  [关    键   词]  中专语文;诗歌阅读;教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084-02
   诗歌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从我们上小学就已经开始朗诵诗歌了,在初中直到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都不缺少诗歌的身影。学习诗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感知能力、思考能力、历史观点等方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采用有效的教学教法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对诗歌进行反复朗读、机械背诵,之后再进行分析和讲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完美的展示,但是学生却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没有对诗歌的内涵形成深入的理解,没有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准确地把握,这对诗歌阅读教学形成了明显的制约。因此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阅读、赏析、品味,定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一、当前中专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步伐的不断加快,,学习和工作的节奏也在不断提速,“快”成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快餐文化”应运而生。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遍布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直播文化逐渐形成一股洪流,席卷了中专校园。中专生本身就处于青春期,对于那些流行元素非常崇拜,喜欢特立独行,喜欢用所谓的“流行”来彰显自己的品位,于是乎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便读书也只是放眼于玄幻小说、爱情小说,更多的都是玩游戏、听流行歌曲、浏览网页、上网聊天,能够阅读诗歌、赏析诗歌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但是其影响又过于深远,因此对诗歌阅读教学形成了明显的制约。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仍旧喜欢采用先朗读,后解释,再分析詩句,最后总结思想感情的程序,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学生对此早已经烂熟于胸,丝毫没有新鲜感。同时教师采用串讲和分析的方式开展教学,把学生置于一旁,学生没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自然兴趣大大缺失,导致中专诗歌阅读教学开展处于低效状态。
   (三)学生自身水平的影响
   中专学生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学生的兴趣缺乏就影响了教学的开展,同时诗歌本身又具有较高的理解难度,学习过程的艰难性可想而知,因此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就出现了畏难情绪,消极怠慢现象经常出现,制约了诗歌教学的开展。
   (四)职业教育自身的影响
   中专属于职业教育,学生选择相关的专业进行学习。在学生的理念中,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让自己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已经满足了,其他的文化类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不大,尤其是语文学科,自己能够认识几个字,能够和人进行沟通就可以了,因此再费时费力去学习诗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学生对诗歌教学形成不正确的观点,导致诗歌教学受到严重制约。
   二、中专语文诗歌阅读教学策略
   (一)把学生对诗歌阅读的浓厚兴趣作为基本动力
   中专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不需要面对高考,并不需要背负太大的压力。但是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中专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慵懒、散漫的状态,导致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动力缺失,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用更多的策略激发学生在学习诗歌过程中的浓厚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化兴趣为动力,保证学生能够在诗歌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
   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游泳》的过程中,教师就用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导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首先问学生是否喜欢游泳,学生纷纷回答喜欢,有的还夸耀自己游泳的技术有多么高超。教师又询问学生游泳之后的感觉如何,是在哪里游泳的,学生回答是在游泳池里边游泳的,游完之后会感觉自己的身上又酸又痛,浑身乏力。教师又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你们正处于年轻气盛的时候,体力充沛,又是在游泳池里边游泳,没有波浪、没有激流,这样的情况下你们都会感觉浑身乏力。那么假如你们的年龄已经达到了63岁的高龄,再去游泳的话你们会有怎样的感觉?假如把你们游泳的地点换成长江里边,还要求你们要通过游泳的方式横着跨越长江,你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听到这一连串的问题顿时惊呆了,纷纷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人会这样做。见到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已经达到,教师再给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也就是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6月巡视南方,在武昌通过游泳的方式横渡长江到达汉口时期所做的诗歌。学生被毛主席的气魄震惊了,不用教师进行过多的督促,学生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投入对诗歌的阅读之中,将课堂学习的氛围推上了一个高潮,同时保证了诗歌教学的高效开展。
   (二)把诗歌诵读作为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阶梯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