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鸿庆 本文字数:2690
[摘 要] 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地理课程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地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展开分析。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与知识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从明确目标、创新课程和完善教学体系三方面提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策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地理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256-02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中,地理课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能否具备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职业能力和地理科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但就目前来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地理课程开设无法达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应加快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的探究,继而使中职学前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地理课程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幼儿教育,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主要有《领域活动指导》和《主题活动指导》,这两本指导用书是以幼儿生活为源泉,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展开,其中科学领域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地理常识。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讲,地理课程是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而在未来幼儿教学中,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要求学生加强地理知识的运用,从而向幼儿传授更具有科学性的知识。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取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胜任幼儿教育的一线工作。
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科学学习要求幼师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和实验等方法实现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1]。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儿教育领域中初级实用人才,对地理科学的认识和探究能力直接影响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需要达到学生初步掌握为今后幼儿教学所用的地理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科学素养,继而使幼儿园科学活动质量得到保证。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地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多数中职学校为达到招生的目的,都会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成能弹、唱、说、跳,以便使家长能够看到直接的培养结果。由于培养目标过于功利性,地理等文化课程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在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上较为模糊,仅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未将课程与幼儿教育联系在一起。对学生来讲,难以通过课程教学目标将地理学习与自身职业能力发展结合在一起,仅将地理知识当成是副科,导致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没有兴趣,在课程教学中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课程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一些学生则将更多时间花费在艺术课学习中,造成学生难以实现地理知识的全面把握。
(二)课程与知识需求不匹配
从中职学前教学专业地理课程内容安排上来看,主要包含太阳系、太阳、地球、月球、月食等抽象的天文地理知识的讲解,内容编写具有较强的学科性。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介绍,内容相对枯燥抽象,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至于学生容易遭遇难学、难记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课程内容中缺少实验、实训等教学任务引领下建立的知识体系,课程教学较少涉及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造成学生只能进行地理概念的记忆,难以掌握地理知识的探究学习和实验操作方法,无法满足今后幼儿科学活动开展的需求[2]。
(三)忽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从学前教育专业地理课程教学开展情况来看,教师多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在不考虑学生地理基础的条件下直接进行抽象的天文地理知识讲述,使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地理知识,给学生的知识迁移带来了困难。从职业教育角度来看,学生需要在幼儿教育中组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所以地理学科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有一定要求,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现阶段,中职地理教师未能将课程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特点结合起来,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至于学生缺乏组织幼儿科学活动的能力,在幼儿教育中无法实现地理知识的运用,继而难以达到职业发展的要求。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地理课程改革
(一)明确课程教学职业培养目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地理课程教学要实现与幼儿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特色。对学生来讲,地理课程教学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地理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传授地理知识和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所以要求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形成正确对待自然环境的地理态度,具备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职业能力。所以,在课程教学方面,教师需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从幼儿教师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需要树立整合意识,对地理教学和幼师教育进行整合,在注重学生地理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儿童观,能够具备幼师应当具备的科学素养[3]。
结合幼儿科学活动组織要求,地理课程教学目标需要对学生地理知识、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地理学习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考量,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把握地理科学活动的基本规律,能够给幼儿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在此基础上,要树立培养学生地理科学观察、分析和研究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地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运用地理方法的能力。此外,地理课程教学需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使学生对地理学科和大自然的兴趣得到培养,形成尊重科学的态度,形成爱护环境、求实创新、敢于质疑的科学素养,继而使学生能够在幼儿科学活动中体现出正确的情感态度,并激发幼儿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