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数学课与数控专业课契合的探究

2019-09-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峰 本文字数:2475
  [摘           要]  为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近年来中职院校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数学和数控作为中职院校的主打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有很大帮助,两类课程有效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大幅度提升。将两类课程结合在一起探究,对两者契合现状、改革措施及具体的契合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关    键   词]  数学;数控;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300-02
   一、现状分析
   (一)基础差
   为全面提升我国的国民文化水平,今年来中职院校招收学生的力度有所加大,但在招收方式上比较落后,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问卷调查形式。对调查数据汇总后发现,入校学生的水平大致如下:中专学生基本符合录取要求,但数学考试成绩只比及格线稍高,还有一部分学生只就读中专,并未参加中考;学生每天的课外学习时间很少,平均为1小时左右;在课堂上,学生总是有选择性地听课,很多学生只听重点复习内容,并不注意日常学习的积累;教师每学期组织的复习课时间有限,大多数时候学生都是自行复习,复习效率普遍偏低;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掌握知识点困难。由此可见,学生基础普遍偏差。
   (二)课时少
   为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现阶段数学课的内容日渐增长,但课时缺陷逐渐缩减。很多理论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并不能掌握透彻。在新课改之下,院校对学生的要求普遍提升,既要其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数控操作当中[1]。在课时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且实践能力急需加强。
   (三)教材落后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校在编写教材时很难有创新,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数控知识和数学知识很难结合到一起。很多中职院校由于资金、人力等资源的限制,新教材编写周期较长,且不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编写,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磨合,不利于快速提升教学质量。
   二、课程改革相关举措
   (一)合理安排课程
   一般的中职院校教学时间都为三年,其模式和高中非常类似,其学习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数学、数控知识入门,其次在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拓展,最后一年主要以复习为主,让学生将数学计算和数控编程进行融合。达到灵活转化两类知识,深度融合两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紧凑安排课程时间,让学生充实的同时减轻学习压力。
   (二)对教师的要求
   数控技术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当两门课程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新课程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升。教师需要同时具备计算和数控能力,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院校为提升师资力量,其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以下两方面:从根源上提升教师质量,即在招收教师时提高选择门槛,优先录取两方面知识兼具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定期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教师需要定期接受考核,淘汰教学成果较差的教师。为保证自身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自学、报培训班等方式提升个人综合素质[2]。为鼓励更多的教师学习多门学科,目前我国教育部提倡双师教育,且教师若通过相关测试,教育部就会颁发职业证书,这样教师的才能和素养便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积极交流
   目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大部分都还处于掌握一门课程的阶段,因此为加强数控和数学课程的融合度,教师之间的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术交流主要集中在开课之前,交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掌握一套系统的数学计算方法,为后期更好地授课打下基础;交流绘图的相关知识和心得,保证在数控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计算机上完成数学图形的绘制。交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进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
   (四)制订计划
   基本上每学期,教师都会对本学期的课程做出规划,并将课程的重难点罗列出来,并根据章节难度合理分配课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数控学习中时,需要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划,,想要学好数控技术就要打好数学基础。某知名中职院校的数控学习计划大致如下:在空间上的合适位置确定原点并建立坐标系;在数学知识的辅助下,将零件图放入坐标系当中,并计算出关键点的具体坐标;结合数控相关知识,将节点坐标编入数控程序当中;将每节点的程序组合整理到一起,使其变成完整的零件加工程序;将程序应用到实际产品的生产当中,针对零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程序修改[3]。修正过的程序需再次进行测试,测试合格方可投入产品生产。
   (五)优化评分标准
   在传统中职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的体系是相对单一的,学生的最终卷面成绩就是其整体素质的最好体现。长期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为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在卷面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比较人性化的评价标准。例如:将学生平时的课堂出勤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團结协作能力等进行评价,这些平时表现作为学生的平时分,最后和卷面成绩加成即可。
   三、具体契合措施
   (一)创建合适情境
   逻辑性强、抽象是数学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很多数学理论若不结合具体的情境,教师就无法将相关理论讲清楚,更别说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在将数控、数学融合在一起时,必须创建相应的情境,最好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下面以圆标准方程为例,演示情境的创建过程。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