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晶晶 杨雁 李俊伟 本文字数:2550
[摘 要] 思政育人工作需要纳入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实现高校学生人文素养、政治素养及道德修养的有效培养,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基于此,以高校体育教学为例,分析思政育人在高校体育俱乐部实现的路径,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内涵入手,阐述思政育人开展的不足及实现方法,为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思政育人提供成功经验。
[关 键 词] 思政育人;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208-02
高校体育教育开展的目标在于保障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思政育人功能,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进高校俱乐部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育人教学,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及水平,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分析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近几年出现的全新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按照俱乐部的形式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体育项目的俱乐部。体育俱乐部实施等级会员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效果和技术水平,开展不同的教学,组织不同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有效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开展由学生全权负责,体育教师仅负责指导和协调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和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一定的思政育人功能。
二、思政育人在高校体育俱乐部实现的不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思政育人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在实际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用中,受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俱乐部教学难以开展,影响思政育人效果。
(一)缺乏对思政育人的重视
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问题,使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思政育人功能难以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训练,缺乏对学生体育习惯和健康意识的培养。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本质认知存在偏差,缺乏对思政育人功能的重视,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缺乏对教学过程的重视
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结果,缺乏对教学过程的重视,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参与性偏低,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运行习惯和健康意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上述问题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体现在于学生仅通过期末考试前期的突击完成体育考核,在平常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活动中难以找寻其身影,根本不能发挥出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需要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改进。
(三)体育教学存在不公平性
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公平的现象,高校体育教师为了提升高校体育竞技项目的成绩,将体育教学资源向该体育项目及学校运动队倾斜,使其他体育项目及普通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展体育学习,对体育教学中思政育人功能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高校体育教学的不公平性还体现在师生关系中,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为主导者,主导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体育训练,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思政育人作用难以发挥。
三、思政育人在高校体育俱乐部实现的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存在不足,难以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根据这一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改进,从教学理念、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案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其思政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提高对思政育人的重视
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是思政育人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对思政育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会对高校体育俱乐部中思政育人相关工作的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现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思政育人功能时,高校管理人员需要确保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体育教师对思政育人的重视。在高等教育中,体育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上体育教学具有育人功能,所以高校體育教师需要重新认知体育教学。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高校体育教学从传统的目的式教学转变为人文式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该校体育教师需要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入手,进行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育人功能。
具体而言,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树立如下理念:(1)正确认知体育课程的内涵,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明确体育课程和体育文化的概念及内涵,注重体育课程空间性及延伸性的提升,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提供保障;(2)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过程,从本质角度而言,体育课程属于动态变化过程,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从学生主体入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提升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针对性及有效性;(3)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要求,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进行讲解与示范,还需要学生参与,通过体育课程中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完成体育知识的传授及素养的培养,实现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有效思政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