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颖 佟菲 杨晓晖 本文字数:2473
[摘 要] 《遗传与优生》课程是遗传学与优生学综合的交叉性学科,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课程。这一课程内容比较复杂,包含的知识也相对较多,知识点比较琐碎,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没有涉及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无法理解课程与临床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建构主义理论引入这一课程教学中之后,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关 键 词] 建构主义理论;遗传与优生;教学;学习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12-02
遗传与优生课程是将遗传学和优生学结合在一起的学科,这一课程是在遗传学理论基础上对人类遗传的规律和特点等方面加以研究和分析,使人类群体的素质可以显著提升的学科内容。在课程学习的时候,学生普遍存在对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时无法促使知识内容较好应用和不能全面地解决问题等情况,学生在课程听讲的时候也具有知识点散乱和枯燥等现象,在对课程内容学习之前,虽然学生已经在高中阶段学习了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但是没有对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的实施深入学习,无法掌握本门课程及临床实际应用方面所具有的联系,因此,需要找出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更加符合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的知识内容综合应用能力逐渐提升,更好地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一、遗传与优生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多数专科院校在课程安排的时候,具有课程学习时间相对紧张的情况,导致本门课程教师在对课程安排的时候,短时间内无法对规定教材的教学更好地完成,因此,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加以关注和重视。当前多数学生都比较重视主干医学课程的教学,对主干医学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较高,,而近年来,学校对职业资格证过关率等方面更加重视,使一些基础课程在安排教学的时候课时相对较少,难以保证课程教学的进程和教学质量。专科院校教学资源存在较为匮乏的现象,其中多数教学资源主要是在护理基础操作和临床基础操作等方面进行应用,在遗传和优生教学方面的应用是比较少的,促使基础课程在教学的时候仅仅以常规教学模式为主。
在职业教育扩招的基础上学校生源质量也出现了不断下降的发展趋势,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师在课程教学的时候也面临着比较多的挑战,虽然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和职业学生相符合的教学方式,但是仍然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遗传与优生是应用性及实践性等特点都较为突出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比较突出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在这一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学科知识内容的复杂程度比较高,知识点也较为琐碎,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讲解的时候,容易促使学生出现知识内容抽象和枯燥等感觉,学生没有系统接触临床问题,也就无法对课程与临床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入的体会,在对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在课程教学的时候使用和高职高专生身心特点相关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知识内容综合应用能力[1]。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理论基础上所得出的学习观念,这一观点早期阶段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实现的,学习者需要将自身已经具有的知识内容和经验等作为背景,在相关学习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和商讨等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同时还可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有利影响。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为学习者提供比较基础的概念框架,这一概念是在促使学生对问题深入理解而提供的,在对这一教学方式应用的时候,主要是在当前学习主体的基础上构建概念框架,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及分组讨论之后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意义进行有效构建。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应用的时候,其主要是在具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和问题等基础上所实现的,主要以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重要基础,在应用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案例情境创设,并且提出学生需要而且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再向学生提供问题解决需要的线索,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内容,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式,在小组讨论和交流等基础上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入。
(三)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
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程教学的时候,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采用不同的方式随机呈现出来,学习者能够在不同途径和方式中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加以学习,从而对同一事物和问题产生多个角度的认识。在这一教学模式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呈现出和学习重点相关的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挑选和学习主体关系密切的信息内容,完成对当前主题知识的建构。
各种教学模式的使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情境,使学生在原本所具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对自身认识结构加以激活处理,促使学生对知识积极探索和主动发现,对所学的新的知识内容主动构建。
三、建构主义下遗传与优生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