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与人合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2019-10-1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庄小凡 本文字数:2487
  [摘           要]  本课程是《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手册》组成模块之一。对该门课程已有逾8年、共8届学生的教学积累,课程授课流程、课堂组织法、考核体系等已基本稳定。课程在学生群体中受欢迎程度较高。为促进课堂内容更贴近实用、促使学生更切实受益,特对本课程实行教学改革。
  [关    键   词]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与人合作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10-02
   与人合作能力课程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所编写系列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就业能力训练课程》中的一个组成模块。该模块主要训练学生根据工作活动需要,协商确定目标,相互配合,并调整合作方式不断改善团队关系的能力。
   对于能力、技巧的训练,相比较于以往的硬性理论知识课堂,最大的不同在于技能技巧类并无严格的对错之分,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只有更佳没有最佳,讲授过程当中亦难以通过演算、推理、概念剖析等传统教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类软性课程只能通过举实例、做总结,并以任务驱动型为教学组织方法,通过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帮助他们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亲身感受和体验,最后由教师协助学生总结、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技能技巧的传授。
   一、与人合作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学对象学情分析
   我校办学地点揭阳,地处粤东,属于三线城市,生源以小城市或乡镇农村为主,大城市生源仅占很少比例,这类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缺乏参与、主导课堂的机会。多数人眼界不够广阔、见识不够丰富,且不爱当众表达,更习惯于静坐听讲的上课模式,参与热情不容易被调动。尤其是笔者目前所面对的会计、文秘专业,90%以上的比例为女生,安静内敛,上述特征更加突出。这就对授课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课程在我校開设已逾8年,历届均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该法深得学生认同和参与。但通过对历届学生的评课反馈,发现存在下列问题:
   (1)学生欢迎课堂游戏,但对课堂游戏的趣味性有着更高的期待;(2)学生随机分组有时会导致与某些性格差异较大的同学同组,或组内有“搭便车”现象,组员无法真正融洽或心存芥蒂,影响学习热情和效果,期待有更合理的分组规则;(3)课堂激励方法单一;(4)教师布置课堂调研任务后要求写作调研报告,学生认同度较低且抄袭现象屡禁不止。
   二、对与人合作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扩充课堂游戏数量
   课堂游戏的引入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每节课先布置游戏由各组完成并互相竞赛,之后进行自由发言发表感想,最后由教师总结提升并带出知识点。该法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且深受学生欢迎。目前的常规游戏有七个:心灵手巧、寻宝大挑战、A4之塔、听音下楼、拼图谁怕谁、重温飞翔梦和角色扮演。可适当再引入若干个课堂游戏作为储备。引入新游戏应考虑符合下列条件:(1)校内目前未有可活动桌椅的教室,选用室内游戏应以活动幅度适宜为主要考虑。(2)校内有广阔的户外平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引入户外或半户外(如教学楼架空层、风雨操场等)进行的游戏。目前正在考虑引入的游戏有两个:一是红黑大战,二是报纸风火轮。
   (二)合理化设计分组规则
   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始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而非个人身份进入课堂,是使本课堂契合“合作”主题的组织手法之一。分组环节在第一节课做完课程简介之后进行,此后的每一节课,学生以组为最小单位完成课堂任务,并可设置成小组竞赛,对胜出的小组进行平时分奖励。有了小集体的荣誉感驱使,学生更有兴趣参与课堂。以组为单位活动也能切实锻炼他们的合作技能与技巧。
   现行的分组规则如下:(以全班分6组为例)要求学生作队列报数,6个数字为一个循环,全班每人报过一遍之后,报“1”的人为第一组,“2”为第二组,依次类推,各组人员寻找本组归队并按固定座位坐下,不再变动。
   对于这个分组办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接受,也有小部分人认为更愿意自由组队。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却认为,不宜推行自由组队,原因在于:自由组队势必寻找自己平时熟悉的、相处得来的同学组成一组,而熟人的结合并不能真正考验合作技巧,且对小组来说,更容易在思考中或行事风格上形成定势,因为缺乏新鲜观点和思维的注入而难以实现突破。因此自由分组在本课堂中从未实施过,且上述做法在短期内也不考虑更换。但存在一个问题:小部分人反映随机组合的组员,有些性格差异较大,难以融合,另外也存在有组员长期“搭便车”不参与活动,,坐享其成。针对上述问题,谨对随机分组略作如下调整。
   组员不再整一学期固定不变,而尝试进行一至二次的重组,规则依旧采取随机报数。如此便可解决可能出现的组内人员意见不合的情况,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体验与同班其他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
   又或者可根据每节课具体游戏的需要临时调整各组人数,使组内不出现多余人力,每个组员都有参加的必要。可以大大改善“搭便车”现象,更充分地激发每一个学生动手、参与。
   再者,因为各组组员人数无法达到绝对平均,则多余组员可在各组之间灵活轮转,保持动态平衡,可以促进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